冠脈搭橋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俗稱冠脈搭橋術,英文縮寫CABG,是國際上公認的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用於修復或替換梗阻的冠狀動脈以改善心臟心肌血供的手術。手術方法為用移植血管(常為大隱靜脈及乳內動脈)在主動脈及梗阻的冠狀動脈遠端建立一條血管通路。

冠狀動脈搭橋術,是讓心臟搏出的血從主動脈經過所架的血管橋,流向因引起狹窄或梗阻的冠狀動脈遠端而到達缺血的心肌,從而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狀態。這種心肌血運的重建術,叫作冠裝動脈搭橋術。

一般來說,冠狀動脈管腔狹窄低於50%時,對血流的影響不大,使用藥物治療既可有滿意的療效。當狹窄達到75%時就會明顯影響血流的通暢而產生心絞痛症状。此時就需要進行介入支架手術或是外科搭橋手術治療。目前,介入支架手術已經成為冠心病治療的主要手段,通常對於單支冠狀動脈狹窄,或多支冠狀動脈的局限性狹窄都可進行介入支架手術。只有對於多支冠狀動脈的瀰漫性狹窄才需要進行搭橋手術。

應該強調的是,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應及時接受支架手術或搭橋手術,這樣不但可以消除心絞痛,使病人能夠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還可以預防心肌梗塞猝死。對於心肌梗塞後形成的室壁瘤,嚴重影響心功能,產生嚴重心率失常或血栓栓塞,這種情況下必須行手術切除,並同時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效果會更好。

冠心病的冠狀動脈狹窄多呈節段性分布。且主要位於冠狀動脈的近中段,遠段大多正常。冠狀動脈搭橋術就是在冠狀動脈狹窄的近端和遠端之間建立一條通道,使血液繞過狹中位而到達遠端,如一座橋樑使公路跨過山壑江河一樣暢通無阻。不過所用的材料不是鋼筋水泥,而是患者自己的大隱靜脈、乳內動脈、胃網膜右動脈橈動脈等橋樑血管。手術時將小腿或大腿上的大隱靜脈取出,一端與冠狀動脈狹窄遠端吻合,一端與升主動脈吻合,也可同時在一根靜脈上開幾個側孔分別與幾支冠狀動脈側側吻合,這就是所謂的序貫搭橋或蛇形搭橋。

用大隱靜脈搭橋,手術損傷小些,簡單一些,但遠期效果比動脈搭橋差些,因此適用於年齡大的病人。用動脈搭橋損傷大,技術要求高,手術更難,但遠期效果較大隱靜脈好,適用於年輕病人。一般情況下,80歲以上老人可單獨使用大隱靜脈搭橋,55歲以下可考慮全用動脈搭橋,其他年齡可用一根乳內動脈加上大隱靜脈。傳統的手術通常在全身麻醉低溫體外循環、心臟停止跳動的情況下進行,一般需要3-4小時。而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的病人可以不用體外循環,在心臟跳動的情況下手術,手術對病人的損傷明顯減輕,術後恢復更快。

在心臟上搭的橋能堅持多少年是許多患者關心的問題。一般認為用靜脈作為搭橋材料,其10年的通暢率約為50%左右,而用動脈橋的遠期通暢率會好的多。但由於人體的動脈材料有限,而且有些動脈材料容易痙攣,或者管腔太細,甚至動脈材料本身也有病變或狹窄,因此,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採用動脈橋。當然,如果橋血管再次梗塞,患者也不必害怕,可以採用介入技術在橋血管中置入支架解除梗塞。總之,在高新技術發展的今天,心內科心外科醫生將共同幫助您戰勝冠心病。

冠脈搭橋後如何護「橋」

冠狀動脈搭橋術後,若不注意飲食習慣的改變、生活方式的調整以及合理用藥,所搭的「橋」將時刻面臨再堵的危險。因此,患者術後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⒈主要飲食——主食除米面以外,適當搭配雜糧及豆類。瘦肉(雞、魚)每日~150克,不吃肥肉,少吃動物內臟。用植物油,不用或少用動物油。青菜、水果多吃有益。花生、核桃仁可常吃,但不宜過量。鹽要控制,成人每天攝入5~6克食鹽就足夠了,建議選擇市售的低鈉鹽。

⒉控制飲酒——盡量少喝酒,即使是葡萄酒,也應有所節制。最有益的飲料是白開水和茶,不要多喝含糖飲料。

⒊適當活動——術後早期及恢復期應適當活動。患者術後第一次從事體育運動時,必須測脈搏,運動要嚴格按運動處方進行,既不「保守」,也不「激進」,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運動前要做好準備活動,如果在運動中出現胸悶胸痛憋氣頭暈、心跳加快等不適,應立即停止活動,並及時到醫院就診。患者可隨身攜帶硝酸甘油急救藥品,以備不時之需。飯前、飯後不要立即運動。陰雨天、氣候悶熱或寒冷時,應減少運動量或暫停運動。運動後,應休息20分鐘再沐浴。需要提醒的是,體育運動不能完全取代藥物治療,患者切忌擅自改變心臟病藥物的用量和方法。

⒋堅持用藥——術後應保持血壓平穩。血壓過高會增加心臟負擔,血壓偏低會妨礙「橋」內的血液流動。若沒有禁忌證,應儘可能終身服用腸溶阿司匹林,以防止「橋」內血栓形成

⒌定期監測——患者術後應定期到醫院複查。須做心電圖同位素或者冠狀動脈造影,以監測「橋」是否通暢。

關於「冠脈搭橋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