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藥方 九味羌活湯 Jiuweiqianghuotang

【來源】 張元素方,錄自《此事難知》

異名大羌活湯(《醫方類聚》卷六十二引《經驗秘方》、羌活沖和湯(《傷寒全生集》卷二)。

【分類】 解表劑-辛溫解表

【組成】 羌活(9克) 防風(9克) 蒼朮(9克) 細辛(3克) 川芎(6克) 白芷(6克) 生地(6克) 黃芩(6克) 甘草(6克)

[用法]上九味,(口父)咀,水煎服。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也。

【方訣】 九味羌活用防風,細辛蒼芷與川芎,黃芩生地同甘草,發汗祛濕可見功。

【速記】蒼芷地防芎,辛芩甘活(想像:蒼芷弟防窮,辛勤幹活)

【功效】 發汗祛濕,兼清里熱。  

目錄

主治

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本方常用於感冒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腰肌勞損等屬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者。)

【禁忌】 本方為辛溫燥烈之劑,故風熱表證陰虛內熱者不宜使用。  

方解

本方證由外感風寒濕邪,兼內有蘊熱所致。風寒濕邪侵犯肌表,郁遏衛陽,閉塞腠理,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故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里有蘊熱,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黃,脈浮是表證兼里熱之佐證。治當發散風寒濕邪為主,兼清里熱為輔。方中羌活辛苦性溫,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痹痛,為治太陽風寒濕邪在表之要藥,故為君藥。防風辛甘性溫,為風藥中之潤劑,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蒼朮辛苦而溫,功可發汗祛濕,為祛太陰寒濕的主要藥物。兩藥相合,協助羌活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是為臣藥。細辛、白芷、川芎祛風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細辛善止少陰頭痛、白芷擅解陽明頭痛、川芎長於止少陽厥陰頭痛,此三味與羌活、蒼朮合用,為本方「分經論治」的基本結構。生地、黃芩清泄里熱,並防諸辛溫燥烈之品傷津,以上五藥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九味配伍,既能統治風寒濕邪,又能兼顧協調表裡,共成發汗祛濕,兼清里熱之劑。

臨床應用本方,尚須根據病情輕重,輔以羹粥。若寒邪較甚,表證較重,宜熱服本方,藥後應啜粥以助藥力,以便釀汗祛邪;若寒邪不甚,表證較輕,則不必啜粥,溫服本方即可微發其汗。

本方配伍特點有二:一是升散藥和清熱藥的結合運用。正如 顧松園醫鏡》所說:「以升散諸藥而臣以寒涼,則升者不峻;以寒涼之藥而君以升散,則寒者不滯。」二是體現了「分經論治」的思想。原書服法中強調「視其經絡前後左右之不同,從其多少大小輕重之不一,增損用之。」明示本方藥備六經,通治四時,運用當靈活權變,不可執一,對後世頗有啟迪。  

化裁

若濕邪較輕,肢體酸楚不甚者,可去蒼朮、細辛以減溫燥之性;如肢體關節痛劇者,加獨活威靈仙薑黃等以加強宣痹止痛之力;濕重胸滿者,可去滋膩之生地黃,加枳殼厚朴行氣化濕寬胸;無口苦微渴者,生地、黃芩又當酌情裁減;里熱甚而煩渴者,可配加石膏知母清熱除煩止渴。

【附方】 大羌活湯  

附註

本方是主治外感風寒濕邪而兼有里熱證的常用方,亦是體現「分經論治」思想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為辨證要點。

關於「九味羌活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