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後症候群
A+醫學百科 >> 餐後症候群 |
餐後症候群:是指胃切除後胃排空過速,葡萄糖迅速被腸粘膜吸收,致血糖驟然增高,刺激胰島過多分泌胰島素而出現的一系列低血糖症。
目錄 |
餐後症候群的原因
早期傾倒症候群的始動是由於食物快速進入小腸,血管內的液體遷移至胃腸道以維持胃腸道內正常的滲透壓,低血容量導致軀體性症状。然而,對於「高滲透壓理論」在傾倒症候群發生中的機制也存有疑問,因為遷移的液體量只有300~700ml,如此量的液體的急性丟失通常是容易耐受的。Hinshaw 首次報導口服葡萄糖誘發傾倒時外周血管的擴張,而非傳統認為的處於低血容量狀態下的收縮。外周靜脈和脾靜脈擴張反應可能是早發性傾倒時出現軀體性症状和體征的重要因素。一些研究顯示5-羥色胺、激肽-緩激肽系統在傾倒發作中的作用,但證據並不引人注目。服用葡萄糖後,傾倒患者的胰高糖素顯著增高,血管活性腸肽、YY肽、胰多肽和神經降壓素等也出現類似反應。晚期傾倒症候群因反應性的軀體性低血糖所致。食物快速進入小腸以及葡萄糖的快速吸收導致高胰島素、高血糖反應,高胰島素引起繼發性低血糖。
餐後症候群的診斷
常在進餐90-180分鐘(尤進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後發病,表現為極度軟弱,無力,頭暈、心慌、顫抖、出冷汗,嚴重者可發生意識障礙。查體無明顯陽性體征。發作前血漿胰島素常高出正常人的3-4倍,發作時血糖則顯著降低,少數病例可先有傾倒症候群,爾後出現餐後血糖過低症。
餐後傾倒症候群的診斷缺乏客觀標準,其診斷的建立基於詳細的病史資料。早期傾倒症候群多於術後1~3周開始進食時發生,症状出現在餐後1h之內,而禁食狀態下則無症状出現,流質以及富含糖類的食物尤其不易耐受,症状的程度輕重不同,臨床症状可分為全身性軀體症状和胃腸道症状。全身性軀體症状:頭暈、心悸、心動過速、極度軟弱、大量出汗、顫抖、面色蒼白或潮紅,重者有血壓下降、暈厥;胃腸道症状:上腹部溫熱感、飽脹不適、噁心、嘔吐、噯氣、腸鳴、腹瀉,有時有排便急迫感。通常持續1h左右可自行緩解,餐後平臥可避免發作。重症患者可因懼怕進食而體重下降,常有營養不良的表現。晚期傾倒症候群多於術後半年以上發病,於餐後1~3h出現低血糖症狀,如軟弱無力、飢餓感、心慌、出汗、頭暈、焦慮甚至精神錯亂、暈厥。絕大部分病人具有早發性傾倒表現,或早發性傾倒和晚發性傾倒表現同時存在。少數病人僅表現為晚發性傾倒。有研究者採用簡單口服葡萄糖刺激誘發傾倒症候群試驗:口服50g葡萄糖後1h內心率升高10次/min 或以上為診斷早發性傾倒症候群的敏感(100%)而特異(92%)的指標。氫氣呼氣試驗反映口服葡萄糖後快速遷移進入遠端迴腸或結腸,其敏感性為100%,而特異性則低一些。
餐後症候群的鑒別診斷
因本徵有胃大部切除手術後患者餐後出現典型的飽脹、出汗、心動過速、血壓下降等特徵性表現,易與其他原因引起的低糖血症、低血壓等相鑒別。
常在進餐90-180分鐘(尤進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後發病,表現為極度軟弱,無力,頭暈、心慌、顫抖、出冷汗,嚴重者可發生意識障礙。查體無明顯陽性體征。發作前血漿胰島素常高出正常人的3-4倍,發作時血糖則顯著降低,少數病例可先有傾倒症候群,爾後出現餐後血糖過低症。
餐後傾倒症候群的診斷缺乏客觀標準,其診斷的建立基於詳細的病史資料。早期傾倒症候群多於術後1~3周開始進食時發生,症状出現在餐後1h之內,而禁食狀態下則無症状出現,流質以及富含糖類的食物尤其不易耐受,症状的程度輕重不同,臨床症状可分為全身性軀體症状和胃腸道症状。全身性軀體症状:頭暈、心悸、心動過速、極度軟弱、大量出汗、顫抖、面色蒼白或潮紅,重者有血壓下降、暈厥;胃腸道症状:上腹部溫熱感、飽脹不適、噁心、嘔吐、噯氣、腸鳴、腹瀉,有時有排便急迫感。通常持續1h左右可自行緩解,餐後平臥可避免發作。重症患者可因懼怕進食而體重下降,常有營養不良的表現。晚期傾倒症候群多於術後半年以上發病,於餐後1~3h出現低血糖症狀,如軟弱無力、飢餓感、心慌、出汗、頭暈、焦慮甚至精神錯亂、暈厥。絕大部分病人具有早發性傾倒表現,或早發性傾倒和晚發性傾倒表現同時存在。少數病人僅表現為晚發性傾倒。有研究者採用簡單口服葡萄糖刺激誘發傾倒症候群試驗:口服50g葡萄糖後1h內心率升高10次/min 或以上為診斷早發性傾倒症候群的敏感(100%)而特異(92%)的指標。氫氣呼氣試驗反映口服葡萄糖後快速遷移進入遠端迴腸或結腸,其敏感性為100%,而特異性則低一些。
餐後症候群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預防的方法為手術時胃切除不應過多,殘胃不宜過小,吻合口要大小適中,一般以4cm 寬度比較合適。進食後如有症状應平臥,盡量進食營養高而易消化的固體食物,少食多餐,並避免過甜、過咸、過濃飲食和乳製品,飲水和流食可在兩餐之間而不在餐時進服,術後早期餐後症状群多數病人症状較輕,經過一個時期的胃腸道適應和飲食調節後,症状可以消失或易於控制。
治療
首先要改為少食多餐。食物應選擇營養豐富而含糖較少的於食為宜。餐後不宜立即進食大量湯水,飲水可安排在兩餐之間。進食後宜平臥15~30分鐘。必要時餐前加服適量普魯本辛類解痙藥物。多數病例經上述處理後能明顯好轉。少數經久不愈的嚴重病例可考慮手術矯正。
參看
關於「餐後症候群」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