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
A+醫學百科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
※※概述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在顳下頜關節疾病中,此病最為多見。好發於青壯年,以20~30歲患病率最高。
※※診斷
根據病史,存在上述主要症状診斷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並不困難。輔助診斷常用的方法有:①X線平片(關節薛氏位和髁狀突經咽側位),可發現有關節間隙改變和骨質改變,如硬化、骨破壞和增生、囊樣變等。②關節造影(上腔造影因操作容易而多用、下腔造影國內應用較少),可發現關節盤移位、穿孔、關節盤諸附著的改變以及軟骨面的變化。近年來,不少學者應用關節內窺鏡檢查,可發現本病的早期改變,如關節盤和滑膜充血、滲血、粘連以及未分化成熟的軟骨樣組織形成的「關節鼠」等。由於本病有很多類型,治療方法各異。因此,應作出具體類型的診斷。如翼外肌痙攣、可復性關節盤移位或關節盤穿也等。
※※治療措施
具體的治療措施有:
2.封閉療法可用0.25-0.5%普魯卡因3~5ml作翼外肌封閉。穿刺點在乙狀切跡中點,垂直進針,深度約2.5~3cm,回抽無血時注藥。常用於張口過大的病員。
3.氯乙烷噴霧配合按摩,可以緩解咀嚼肌痙攣。噴氯乙烷時要成霧狀,間斷噴射,配合按摩,防止凍傷。並要注意保護眼、耳,遠離火源。
治療的同時,要糾正不良習慣(如單側咀嚼),並防止張口過大等。
※※病因學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多發於青壯年。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本症的主要特點為關節區酸脹疼痛、運動時彈響、張口運動障礙等。多數屬關節功能失調、預後良好;但極少數病例也可發生器質性改變。
1.創傷因素很多病員有局部創傷史。如曾承外力撞擊、突咬硬物、張口過大(如打呵欠)等急性創傷;還有經常咀嚼硬食、夜間磨牙以及單側咀嚼習慣等。這些因素可能引起關節挫傷或勞損,咀嚼肌群功能失調對本症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
2.咬合因素不少病員有明顯的咬合關係紊亂。如牙尖過高、牙齒過度磨損、磨牙缺失過多、不良的假牙、頜間距離過低等。咬合關係的紊亂,可破壞關節內部結構間功能的平衡,促使本症的發生。
3.全身及其他因素神經精神因素與本病可有一定關係。如有些病員有情緒急躁、精神緊張、容易激動等情況。此外,有的病員有風濕病史,有的發病與受寒有關。
※※臨床表現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主要的臨床表現有局部酸脹或疼痛、彈響和運動障礙。疼痛部位可在關節區或關節周圍;並可伴有輕重不等的壓痛。關節酸脹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張口時明顯。彈響在張口活動時出現。響聲可發生在下頜運動的不同階段,可為清脆的單響聲或碎裂的連響聲。常見的運動阻礙為張口受限,但也可出現張口過大或張口時下頜偏斜。此外,還可伴有顳部疼痛、頭暈、耳鳴等症状。
※※鑒別診斷
由於很多其他疾病也常常出現上述三個主要症状,因此必須與以下諸疾病作鑒別:
1.腫瘤
頜面深部腫瘤也可引起開口困難或牙關緊閉,因為腫瘤在深部不易被查出,而誤診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甚至進行了不恰當的治療,失去了腫瘤早期根治的良機。因此,當有開口困難,特別是同時伴發育腦神經症状或其他症状者,應考慮是否有以下部位的腫瘤:①顳下頜關節良性或惡性性腫瘤,特別是髁狀突軟骨肉瘤。②顳下窩腫瘤。③翼齶窩腫瘤。④上頜竇後壁癌。⑤腮腺惡性腫瘤。⑥鼻咽癌等。
2.顳下頜關節炎
①急性化膿性顳下頜關節炎(acute suppurative arthritis of temporomandibulor joint),關節區可見紅腫,壓痛明顯,尤其不能上下對,稍用力即可引起關節區劇痛。②類風濕性顳下頜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常常伴有全身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尤以四肢小關節最常受累,晚期可發生關節強直。
3.耳源性疾病
外耳道癤和中耳炎症也常放射到關節區疼痛並影響開口和咀嚼,仔細進行耳科檢查當不難鑒別。
4.頸椎病
可引起頸、肩、背、耳後區以及面側部疼痛,容易誤診。但疼痛與開口和咀嚼無關,而常常與頸部活動和與姿勢有關。有的可有手的感染和運動異常。X線片可協助診斷頸椎有無骨質變化,以資鑒別。
5.莖突過長症
除了吞咽時咽部疼痛和感覺異常外,常常在開口、咀嚼時可引起髁狀突後區疼痛以及關節後區,耳後區和頸部牽涉痛。X線片檢查,容易確診。
6.癔病性牙關緊閉(hysterical trismus)
癔病性牙關緊閉如和全身其他肌痙攣或抽搐症状伴發,則診斷比較容易。此病多發於女青年,既往有癔病史,有獨特的性格特徵,一般在發病有精神因素,然後突然發生開口困難或牙關緊閉。此病用語言暗示或間接暗示(用其他治療法結合語言暗示)常能奏效
關於「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