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竇根治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1.額竇引流術後,急性炎症已控制,但病變尚未根治。

2.慢性額竇炎反覆急性發作,經藥物、導管沖洗、鼻額管擴大等治療無效,或已在額竇前下壁形成瘺孔。

3.額竇炎引起眶內或顱內併發症

4.額竇囊腫骨瘤或異物,有手術必要者。  

目錄

手術器械

除適當粗細的矽膠管和鼻內手術器械外尚需下述器械:額竇銼、刮匙(中、小)、別針、圓鑿(5mm、6mm)、乳突拉鉤等。  

術前準備

剃除患側眉毛,修剪鼻毛。余同額竇引流術。  

麻醉

除切口局部浸潤麻醉外,配以篩前神經阻滯麻醉。在眶上切跡略下方沿眶內壁向後進針2~2.5cm,抽吸無回血後,注入1%普魯卡因2ml,並輔以基礎麻醉。亦可採用全身麻醉。  

手術方法

1.仰臥位。手術側眼內敷抗生素眼膏,並縫合眼瞼一針。

2.自眉下緣近中點,向內沿眶上緣,然後彎向下,距內眥約5~6mm,止於內眥下約1cm處作切口(),深達骨質

3.用剝離器貼骨面剝離骨膜,使額竇部分底壁、前壁及眼眶內側壁暴露(),如遇篩前動脈結紮,或以雙極電凝器電灼之。

4.用圓鑿或電鑽在額竇前壁內下方作一開口(),繼用咬骨鉗咬除部分前壁骨質、擴大開口,以暴露竇內病變(),如原有瘺孔存在,可經此擴大進入額竇。

5.用剝離器及刮匙將竇腔粘膜及病變組織完全剝離,並清除乾淨,如發現後壁骨質已有吸收破壞,竇腔粘膜直接與硬腦膜粘連,則該處粘膜不宜強行剝離,以免損傷硬腦膜。剝離時如有痛感,可先於粘膜下注射1%普魯卡因。

6.用探針經鼻額管探入鼻腔,將額竇骨銼銼面朝前,沿探針方向伸入,銼大鼻額管()。

如鼻額管閉塞,可於額竇底壁之前內側鑿開骨質,與中鼻道溝通,形成鼻額管,必要時可用額銼加以擴大。

7.取一長8mm左右,直徑約0.6cm的矽膠管,上段側面開若干小孔,從額竇經擴大了的鼻額管自鼻腔引出,剪去管子多餘部分,使前端露出前鼻孔約1cm穿一別針於其上,以方便固定及免使管子脫出或縮入。鼻內以抗生素軟膏紗條或碘仿紗條堵塞。

8.分兩層縫合切口。拆去眼瞼縫線,稍加壓迫包紮。  

注意事項

1.切口宜在眶上切跡內側,以免切斷眶上神經致術後局部麻木

2.去除前壁骨質時不要涉及鼻額縫;如原已有死骨或骨髓炎,應去除乾淨,直至見到健康骨質。

3.分離眼眶骨膜要小心,避免剝破眶骨膜、損傷淚囊上斜肌滑車而引起併發症。

4.清理竇腔時尤其注意保護後壁,切除基底位於後壁已侵入顱內的骨瘤,必要時採用顱前窩聯合途徑手術。如果後壁已因囊腫腫瘤壓迫侵蝕而缺損,分離囊壁或腫瘤時,如有硬腦膜破裂,即予修補。處理已侵入顱內的巨大囊腫時,囊內容物排出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引起癲癇樣發作。

5.縫合切口前應仔細檢查術腔有無活動性出血骨片、紗條等遺留。

6.余同額竇引流術第一點。  

術後處理

1.術後48h抽去鼻內堵塞紗條,7d拆線

2.禁止擤鼻,以防鼻腔分泌物壓向額竇腔或引起皮下氣腫。

3.引流管應留置1~3個月後取出,以擴張鼻額管,防止其重新閉塞。放置時間長時,每月可換管或清洗管子一次。鼻內滴呋喃西林麻黃素

4.余同額竇引流術,但經引流管沖洗宜在術後1周進行。

關於「額竇根治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