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初級衛生保健的規劃目標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預防醫學》 >> 初級衛生保健 >> 初級衛生保健的規劃目標
預防醫學

預防醫學目錄

依據我國農村發展規劃,參照WHO提出的全球衛生目標,結合我國實際情況,1990年,發布了《規劃目標》,見表13-1。該規劃目標原則地提出了不同地區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最低限標準。各地區應從實際出發擬定本地萄規劃和實施辦法。地區的劃分是根據國家2000年經濟發展規劃和國家統計局曾經使用的統計口徑,提出貧困、溫飽、寬裕和小康四類地區。各地提出的規劃指標一般不低於最低限標準。目前經濟已較發達、工作基礎比較好的地區,指標內涵可以擴充,標準也應提高。這些指標的具體含義及計算方法如下:

指標1 指初級衛生保健的實施已成為本屆政府的工作目標,並有主要領導分工負責。制訂了初級衛生保健發展規劃,並定期檢查考核實施情況。

指標2 縣、鄉政府年度衛生事業撥款指兩級財政支出中,衛生事業費、衛生基建投資、中醫經費、衛生科研經費和衛生人力發展投入的總和。不含集體組織的經濟支持和個人支付的衛生費用,其意義在於保證衛生事業經費在地方財政支出中佔有合理的比例,並使之隨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步增長。根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該項指標將有可能為「衛生事業費用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所取代。

表13-1 「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最低限標準

初級衛生保健指標 不同經濟地區最低限標準
貧困 溫飽 寬裕 小康
1.把初級衛生保健納入縣、鄉(鎮)政府工作目標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100 100 100 100
2.縣、鄉政府年度衛生事業撥款佔兩級財政支出的比例(%)* 8 8 8 8
3.健康教育普及率(%) 50 65 180 90
4.A.行政村衛生室覆蓋率(%)
B.甲級衛生室占村衛生室比例(%)
90
30
95
50
100
70
100
90
5.集資醫療保健覆蓋率(%) 50 50 60 60
6.「安全衛生水」普及率(%) 60 70 80 90
7.「衛生廁所」普及率(%) 35 45 70 80
8.食品衛生合格率(%) 80 80 85 85
9.嬰兒死亡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 20 15 8 5
10.孕產婦死亡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 30 25 20 15
11.兒童「四苗」單苗接種率(%) 85 85 90 95
12.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 15 15 10 10
**地方病病區特定指標:
地方病患病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
10 10 5 5

指標3 指中、小學健康教育課、常見疾病預防保健知識、生活衛生常識等普及到家庭、學校企事業單位的百分比。

指標4A 村衛生室應有醫有藥有專門的工作室,鄉村醫生承擔醫療、預防保健和衛生宣傳三項任務。

指標4B 甲級衛生室的最低標準是:(1)有診斷、治療、藥房三室分開的專用房屋;(2)至少有120種常用藥品及必要設備;(3)至少有一名獲得鄉村醫生證書的醫生,有一名女鄉村醫生或女衛生員(接生員);(4)有一套管理制度,如門診、發藥、收費、消毒、防保等項制度。

指標5 指以全體居民為對象,通過不同的集資方式和管理方法,實行集體和個人共同籌備醫療保健專用基金和按一定比例補償居民的醫藥、預防保健費用支出的各種形式的醫療保健制度。

指標6 指水源水的感官指標,PH值和氟、亞硝酸鹽含量指標達到國家標準,煮沸後可以飲用。

指標7 指廁所有牆、有頂、廁坑及貯糞池無滲漏,廁內清潔,無蠅蛆,糞便定期消除並行無害化處理

指標8 指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食品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準。要求年檢驗數在500件以上,品種覆蓋率達100%,檢驗樣品中抽樣樣品應佔60%以上。

指標9 嬰兒死亡率指一年內每1000名活產嬰兒死亡數。「活產嬰兒」指具有呼吸、心跳、脈搏肌肉抽動四種生命現象之一者。在統計時,嬰兒死亡漏報率應控制在20%以下。嬰兒死亡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指1995年比1990年、2000年比1995年的嬰兒死亡率各遞降的百分比數。

指標10 孕產婦死亡率指一年內每十萬名孕產婦從妊娠分娩後42天,由於與妊娠(含宮外孕)、分娩有關或因妊娠分娩致原發疾病惡而引起的死亡數。但不含意外事故、節育手術事故和其他手術意外致死數。在統計時,孕產婦死亡漏報率應控制在20%以下,孕產婦死亡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指1995年比1990年、2000年比1995年的孕產婦死亡率各遞降的百分比數。按國際通用計算方法,「年孕產婦總數」以「年活產嬰兒總數」計算。

指標11 指兒童「四苗」計劃免疫中,每一種疫苗符合規範的接種率。

指標12 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指一年內每十萬人口中,甲、乙、丙類35種法定報告傳染的發病數。統計報告中傳染病漏報率應控制在5%以下。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指1995年比1990年、2000年比1995年的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各遞降的百分比數。

指標13 地方病患病率每五年遞降百分比指地方病流行區每十萬人口中,某種地方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病血吸蟲病大骨節病克山病)患病人數每五年遞降的百分比數。

此十三項指標按其內容實質又可分為三類。第一類屬支持指標,包括指標1、2、4和5,這些指標強調的是建立初級衛生保健領導機構、發揮政府作用、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加強組織保證和經濟支持,加強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的網底(即行政村衛生室)的建設。第二類屬工作指標,包括指標3、6、7、8和11,這些指標強調的是健康教育、水糞管理、食品衛生管理和計劃免疫,是貫徹預防為主方針的重要內容,做好這些工作,既可大量地減少和控制常見病多發病,還能極大地提高群眾的衛生知識,養成衛生習慣,提高健康水平。第三類屬居民健康指標,包括指標9、10、12和13,這些指標是關於兒童和孕產婦的死亡率、傳染病控制和地方病防治的發病率、患病率等,這些指標既是國內指標,也是國際指標,綜合地反映了我國居民的健康水平。

通過兩次全國範圍內的初級衛生保健試點工作的考評,表明這套指標體系的設計是合理的,各項指標數值的確定是基本可行的。這套指標體系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農村衛生工作的發展。

32 初級衛生保健的基本概念 | 初級衛生保健的實施 32
關於「預防醫學/初級衛生保健的規劃目標」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