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初級衛生保健的實施
醫學電子書 >> 《預防醫學》 >> 初級衛生保健 >> 初級衛生保健的實施 |
預防醫學 |
|
|
根據《規劃目標》的規定,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分兩個步驟三個階段。第一步,在1995年以前有半數縣達到最低限標準;第二步,到2000年再有半數縣達到規定的標準。具體分三個實施階段:第一階段(1989~1990),即規劃試點階段。第二階段(1991~1995),即全面普及階段。第三階段(1996~2000),即加速發展、全面達標階段。
依據上述《規劃目標》中關於1989~1990年規劃試點階段的任務和1989年在天津薊縣召開的全國初級衛生保健合作中心、試點縣工作會議的決定,衛生部於1990年~4月間對全國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225個初級衛生保健試點縣,採取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了其中30個縣進行了試點工作的中期評價。考評的結論是:試點工作推動了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的發展,各試點縣的初級衛生保健工作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取得了預期的進度和效果。全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規劃試點中期評價是世界上首次進行的國家級初級衛生保健評價,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的全面展開,受到了WHO的高度讚賞。
1992年6月~7月,國家五部委再次聯合組織全國複核主審組對全國的377個試點縣進行終末評價。分別複核審評了30個縣、90個鄉、270個村13項指標的落實情況。這次複核審評的結果是:達標縣162個,基本達標縣131個。合計293個縣,占試點縣總數的77.72%。佔全國總縣數的13.24%,超過規劃試點階段計劃數(10%)3.24個百分點。衛生部組織國內專家對我國「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規劃試點階段377個試點縣的審評結果作了描述性統計分析和討論,對達標情況、達標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結果認為,規劃試點階段的目標已經達到,達標縣的成功經驗是重視支持指標;加強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的管理、投入和基層衛生組織建設;狠抓工作指標的落實,腳踏實地做好基礎工作;應在全面普及階段推廣達標縣的成功經驗。
初級衛生保健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關鍵在於組織領導,動員社區參與,做好組織資源保障。
目錄 |
一、組織領導
1991年,我國衛生廳局長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國衛生發展與改革綱要》,提出:要把衛生工作納入社會大系統,加強各級政府對衛生工作的領導,促進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動員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參與。為領導並推動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縣、鄉應在同級政府領導下建立及健全初級衛生保健管理機構。各縣(鄉)應成立以縣(鄉)長或分管縣(鄉)長為主任,衛生、環保、文教、財政、農業、水利、工商、民政等部門參加的縣(鄉)初級衛生保健委員會,統一領導,推動、組織和協調本縣(鄉)的初級衛生保健工作。
二、社區參與
社區是由居民、家庭和各種單位組成的,包括生產、生活、文化、娛樂、治安、行政、衛生、福利等各種活動的一個整體,是社會的基層組織,如農村的鄉和自然村,城鎮的街道、里弄或居民區。社區參與衛生保健(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health)指社區組織和社區成員參與衛生保健的調查研究、決策、實施、評價以及衛生資源的籌措等全面的保健活動,它有利於針對社區居民健康狀況特點,依據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目標、有計劃地把衛生保健納入社區行政計劃,開展符合社區具體需要的保健活動。社區參與衛生保健是推行初級衛生保健的基本保證。在我國,動員與組織社區參與衛生保健的組織,除了各級初級衛生保健委員會以外,主要有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中國紅十字會、中國農村衛生協會及工礦企業保健協會等。
三、組織保障
我國農村衛生機構,依據縣、鄉、村三級行政體制,設立三級機構,即縣、鄉、村三級機構;三種組織,即衛生行政、衛生業務和群眾衛生組織;三條系統,即醫療康復、衛生防疫和婦幼保健系統,它們之間實行縱向逐級領導或指導,橫向相互聯繫或協作,現已初步形成了一個機構健全、職責分明、協調配合、運轉有效的衛生組織體系,即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是我國農村開展各項醫療衛生服務的組織基礎,是實施初級衛生保健的重要支柱和組織保障。
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覆蓋了農村絕大部分居民群眾,為農村居民提供就近、方便、合理的基本醫療服務。據1985年全國農村衛生服務調查,農村97.8%的病人在本縣範圍內得到醫療服務,其中在鄉、村兩級就診的病人佔76%,只有2.2%的病人在縣以上醫療單位就診,為農村居民的醫療服務提供了便利,且減輕了經濟上的負擔。
在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中,鄉、村二級衛生組織最接近農村居民,是關鍵性的組織保障。
四、資源保障
(一)衛生人力
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的衛生人力是指農村有關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的各級各類工作人員。初級衛生保健人員有專職與兼職之分,一般把縣、鄉、村三級的衛生人員,視為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專職人員。據1990年底統計,農村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712636人(不含鄉村醫生和衛生員),平均每千人口1.86人(城市每千人口10.15人)。其中醫生(含醫士)0.82人(城市4.49人);醫師0.54人(城市3.37人)。要順利實施初級衛生保健,除專業衛生技術人員專職隊伍以外,還需要有一支群眾衛生隊伍,作為衛生機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與群眾間的橋樑與紐帶。在我國農村主要是鄉村醫生和農村保健員。全國749963個村中,設衛生室或醫療點的有646529個,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231510人,其中經過考核已領取鄉村醫生證書的776859人,佔總數的63%。
建國以來,我國農村衛生技術人員有很大增長,但從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目標要求,仍有差距。衛生人員數量不足,分布不合理,衛生隊伍素質不高,不穩定且來源困難。因此,必須重視初級衛生保健人力開發,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培養或培訓人才,並採取相應的穩定和發展農村衛生隊伍的政策。
(二)衛生經費
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目標的首要問題之一是對現有財力資源的估計,確定可以用於改善衛生項目的全部財力與資源。我國衛生事業費佔財政支出比例,90年代已由70年代的2%增長到3%。按國際經驗,國家總衛生費用,一般應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我國政府提出的初級衛生保健經費應占縣(市)及鄉(鎮)兩級財政支出的8%。經費的分配應按國家衛生戰略重點,體現「三個為主」,即城鄉之間,應以農村為主,特別要加強鄉(鎮)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建設;預防與治療之間,應體現預防為主,保證和促進預防保健機構的建設;標與本之間,應以治本為主,抓好農村改水、改廁和環境衛生治理,開展健康教育。
(三)保健制度
在我國現行的四種醫療保健制度中,在農村享受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制度是少數,多數為集資醫療。集資醫療制度是在一定社會群體內,多方集資,費用分擔,互助共濟的集體醫療保健制度。它有合作醫療、醫療保險、單項醫療保償制等多種形式,是組織動員廣大農民參與初級衛生保健的好形式,有利於推行初級衛生保健,保障農民得到基本的醫療保健服務,減輕患重病農民的經濟負擔。
(四)技術與藥物
提供適宜技術和基本藥物是初級衛生保健組織實施的重要條件。所謂適宜技術是指既合乎科學,適應當地實際需要,為初級衛生保健所必需的,且為初級衛生保健工作者容易掌握和運用;為廣大居民樂意接受,又為國家、社區及個人經濟上能負擔得起的衛生技術,例如,控制傳染病的各種疫苗接種等。基本藥物是指為保障大多數人衛生保健服務所必需的藥物,即為人群中大多數疾病的合理防治所必需的,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價格便宜、可能提供的藥物。WHO研究提出了包括200種藥物的清單。我國衛生部已於1981年頒布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西藥部分),共28類、278種藥物。
初級衛生保健的規劃目標 | 醫學教育在實施初級衛生保健中的作用 |
關於「預防醫學/初級衛生保健的實施」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