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學/造血器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血液病學》 >> 總論 >> 造血器官
血液病學

血液病學目錄

正常人體血細胞是在骨髓淋巴組織內生成。

造血細胞均發生於胚胎中胚層,隨胚胎髮育過程,造血中心轉移,出生前的造血分為三個階段:①卵黃囊造血期始於人胚第3周,停止於第9周。卵黃囊壁上的血島是最初的造血中心。②肝造血期肝臟造血始於人胚第6周,至第4-5個月達高峰,以紅、粒細胞造血為主,不生成淋巴細胞。此階段還有脾、腎、胸腺淋巴結等參與造血。脾臟自第5個月有淋巴細胞形成,至出生時成為淋巴細胞的器官。6-7周的人胚已有胸腺,並開始有淋巴細胞形成,胸腺中的淋巴干細胞也來源於卵黃囊和骨髓。③骨髓造血期開始於人胚第4個月,第5個月以後始成為造血中心,從此肝脾造血漸減退,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成為紅細胞、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的主要生成器官,同時也生成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淋巴結參與紅細胞生成時間很短,從人胚第4個月以後成為終生造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器官,其多能幹細胞來自胚胎肝臟和骨髓,淋巴幹細胞還來自於胸腺。

剛出生時全身骨髓普遍造血,5歲以後由四肢遠側呈向心性退縮,正常成人紅骨髓主要見於全身扁平骨,肱骨股骨近端骨髓中尚殘留有紅骨髓組織,其餘為黃骨髓。黃骨髓平時無造血功能,但在生理需要時,黃骨髓、肝、脾、甚至淋巴結可恢復造血功能,稱為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opoiesis)。

造血細胞生成,調控與破壞

通過脾集落的研究方法證實,現已公認各種血細胞均起源於共同的骨髓造血幹細胞(hemopoietic stem cell),自我更新與多向分化是造血幹細胞的兩大特徵。血細胞的發育共分為5個階段:①初級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為最原始未分化幹細胞;②次級多能幹細胞(mu ltipotent stem cell),部分分化,如CFU-S,淋巴性幹細胞;③定向組細胞(commitedprogenitor cell),自我複製能力有限或消失,僅具有一系或2系分化潛能;④前體細胞(prec u rsor cell),如骨髓中形態已可辯認的各系幼稚細胞;⑤各系血細胞,成熟血細胞。

血細胞生成除需要造血幹細胞外,尚需有正常造血微環境及正、負造血調控因子的存在。造血組織中的非造血細胞成分,包括微血管系統、神經成分、網狀細胞基質及其他結締組織,統稱為造血微環境。造血微環境可直接與造血細胞接觸或釋放某些因子,影響或誘導造血細胞的生成。

調控造血功能的體液因子,包括刺激各種祖細胞增殖正調控因子,如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集落形成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 CSF)及白細胞介素3(IL-3)等,同時亦有各系的負調控因子,二者互相制約,維持體內造血功能的恆定,血細胞的起源與分化見(圖5-1-1)

血細胞起源與分化模式圖


圖5-1-1 血細胞起源與分化模式圖

紅細胞的生存時間為100-120天,因此體內每天約有1/120紅細胞被破壞,6.25g血紅蛋白分解,同時又有相應量的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生成,以保持動態平衡。紅細胞的生理性破壞主要是由於衰老所致。紅細胞衰老時,細胞內已糖激酶磷酸葡萄糖異構酶等逐漸失去活力,ATP酶含量亦漸降低,因而導致依賴於能量代謝的過程產生障礙,此外磷酸已糖旁路的衰竭也導致血紅蛋白結構和功能的改變。衰老的紅細胞滲透脆性增加,可變形性減小,變成球形。衰老的紅細胞10%在血管內破壞,但絕大部分在血管外破壞,其中脾臟起重要作用,衰老而變形性小的紅細胞在脾循環中被阻留並被單核巨噬細胞所吞噬。肝臟也是破壞衰老紅細胞的重要場所之一。其它器官的單核-巨噬細胞也有清除異常紅細胞的能力,但效率較小。

由於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為正常造血的6-8倍,當紅細胞的生存時間短至10天(正常的1/12),每天約有75g血紅蛋白破壞,此時紅細胞破壞超過了骨髓的代償程度,而出現貧血。由於脾臟是識別、破壞異常紅細胞主要器官,因此臨床上採用脾切除治療某些溶血性貧血

粒細胞在骨髓中成熟後即進入血液中,在循環中停留時間短,半存留期為6-7小時,然後進入組織內再重往血管內,成熟中性粒細胞存活期為9天。主要被單核-巨噬細胞破壞,亦可隨各器官的分泌物排出體外。

單核細胞在骨髓中成熟後立即進入循環,其半衰期為71小時,以後進入組織成為組織巨噬細胞。

淋巴細胞可分為短壽及長壽兩群,前者存活4-5天,後者經數月或數年未分裂而存活。二者功能上的意義還不清楚。淋巴細胞可在靜脈-淋巴間進行循環,在其壽期內可往返循環達數百次之多。

血小板的壽命為7-10天,衰老的血小板為單核巨噬系統所清除。血小板與粒細胞不同,在骨髓中並無儲備,如血小板被大量破壞,則恢復較慢,至少3-5天始能恢復正常,這正是巨核細胞成熟至產生血小板所需要的時間。

因此,當骨髓功能發生嚴重障礙時,首先出現的症状為粒細胞缺乏所致的感染,隨之為血小板減少所致的出血傾向,最後出現貧血,而淋巴細胞減少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則十分隱襲而且遲緩。

32 總論 | 血液病分類 32
關於「血液病學/造血器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