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外側質軟半球形包塊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腿外側質軟半球形包塊小腿前外側或大腿外側出現包塊,包塊質軟半球形、是屬於肌疝症状

目錄

腿外側質軟半球形包塊的原因

1.肌筋膜缺損或薄弱 常見肌筋膜缺損或薄弱原因如下:

(1)正常情況下肌肉筋膜存有正常的、生理性的缺損或薄弱區,當肌肉壓力增高時,肌肉便由此疝出。如腓淺神經由腓總神徑自腓骨頸的外側發出向下走行腓骨長、短肌之間,其終末支在小腿中下1/3交界處穿過筋膜成為皮支,導致局部缺損或薄弱,小腿肌疝可由此疝出。肌肉經筋神經出口疝出可導致神經損傷卡壓,進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2)手術損傷或銳器切割可造成肌肉損傷和筋膜破裂如清創縫合時僅縫合皮膚,當肌肉腫脹、壓力增高時可向筋膜外膨出。再如,鈍性損傷或骨折可損傷肌肉和刺破筋膜,由於肌肉腫脹、壓力增高向筋膜外膨出形成肌疝

(3)劇烈運動或強體力勞動,動作不協調或負荷過重,及著地姿勢不正確,下肢持力不穩等因素,使下肢肌肉極度收縮,以致肌肉結構受損,此時肌腹明顯短縮,肌外膜縱向撕裂,形成間隙,使肌肉由肌外膜間隙膨出,疝出組織可發生嵌頓、少量滲血,繼發水腫滲出創傷炎症反應和周圍肌群痙攣

(4)長期慢性損傷使下肢筋膜變薄弱或破裂。

(5)筋膜本身病變造成一定部位的筋膜薄弱。

2.肌肉壓力增高

(1)肌肉劇烈運動或過度活動後,局部代謝增強,血氧濃度降低代謝產物積蓄,使微循環滲出增加,組織間液增加,肌肉可發生腫脹、肥大;然而筋膜壁卻限制了肥大肌肉的擴張,使肌間隔的壓力增高,繼而促使肌肉由薄弱或缺損部位突出而形成肌疝。

(2)創傷、手術或肌肉本身的病變,可使肌肉腫脹、壓力增高,並由手術或損傷筋膜薄弱處膨出形成肌疝

近年來,有人認為肌疝是慢性肌筋膜間室症候群代償性表現。張鏞福等人也發現在慢性小腿肌筋膜間室症候群中,將近一半的患者存在肌疝。

腿外側質軟半球形包塊的診斷

1.多數患者有外傷史。

2.小腿前外側或大腿外側出現包塊,包塊質軟半球形、界限清有一定彈性,肌肉收縮時消失變小,可觸及卵圓形及較銳利邊緣筋膜缺損。

3.診斷性穿刺為陰性。

4.超聲檢查可協助臨床診斷

腿外側質軟半球形包塊的鑒別診斷

1.下肢靜脈曲張動脈瘤 多發性肌疝需於下肢靜脈曲張、動脈瘤等鑒別下肢靜脈曲張性與外傷無關,抬高下肢包塊變小或消失,診斷性穿刺可鑒別動脈瘤有波動感可聞及血管雜音

2.寒性膿腫 寒性膿腫病人常有結核病史腫塊有波動感可鑒別。

3.腱鞘囊腫 發生於肌腱腱鞘部位,肌肉收縮時無變小或消失,可鑒別。

4.脂肪瘤 腫塊皮下、質軟,有分葉狀,活動不隨肌肉活動變小或消失可鑒別。

5.其他 另外需與肌肉撕裂肌腱斷裂血管瘤等相鑒別。

1.多數患者有外傷史。

2.小腿前外側或大腿外側出現包塊,包塊質軟半球形、界限清有一定彈性,肌肉收縮時消失變小,可觸及卵圓形及較銳利邊緣筋膜缺損。

3.診斷性穿刺為陰性。

4.超聲檢查可協助臨床診斷

腿外側質軟半球形包塊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一般不需特殊治療,症状輕者應限制活動和使用彈力繃帶。若病人是體力勞動者或有明顯症状者應考慮做筋膜修補術,以恢復勞動力。若手術在損傷2周以上才施行者,筋膜破裂口已為一薄層纖維組織所覆蓋看不清缺損和邊緣,但捫之邊緣尚在,肌肉收縮時,仍將從此弱點疝出。切除纖維薄膜將邊緣重疊縫合或用闊筋膜片、Marlex Mesh修補。

參看

關於「腿外側質軟半球形包塊」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