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憩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grd.jpg


目錄

疾病名稱

胃憩室  

疾病概述

胃憩室(gastric diverticulum)是指胃壁的局限性袋狀擴張或囊樣突出。大多數患者無症状,僅在做胃部鋇餐檢查或做胃鏡時發現,症状者主要表現為上腹劍下鈍痛、脹痛及燒灼感,或有陣發性加劇,可伴有噁心嘔吐甚至吞咽困難。  

疾病分類

消化內科  

疾病描述

胃憩室(gastric diverticulum)是指胃壁的局限性袋狀擴張或囊樣突出。在鋇餐造影中檢出率0.04%~0.1%,胃鏡檢出率0.03%~0.3%。絕大部分為單發。胃憩室按病因分類,可分為先天性及繼發性、內壓性及牽引性;按病理分類,可分為真性及假性。  

症状體征

大多數患者無症状,僅在做胃部鋇餐檢查或做胃鏡時發現,部分胃憩室的病人又可同時合併其他胃腸道病變,因而有症状也不一定是由胃憩室引起。有症状者主要表現為上腹劍下鈍痛、脹痛及燒灼感,或有陣發性加劇,可伴有噁心、嘔吐甚至吞咽困難。發生於劍下的餐後1~2h 內的鈍痛,臥位加重,立位或坐位減輕為本病特點。症状的產生可能由於食物進入憩室內使其膨脹所致,當某種體位有利於憩室排空時,疼痛可緩解。也有人認為症状產生是由於食物或胃液瀦留在憩室腔內引起憩室炎症所致,故憩室口小的比大的易發生症状。有時症状類似潰瘍病或膽囊疾病。  

疾病病因

先天性胃憩室一般位於胃後壁賁門附近小彎側食管胃連接點下2~3 cm 內,多為真性憩室,占胃憩室70%左右,通常不伴有潰瘍、肉芽腫腫瘤,因該處縱行肌薄弱而形成。繼發性胃憩室既有真憩室也有假憩室,大多由潰瘍、肉芽腫、腫瘤、手術等因素引起,多位於幽門前區。由於胃內壓力增加,如幽門梗阻而形成的憩室也稱為內壓性胃憩室,如因胃周圍粘連所致者,亦稱為牽引性憩室。胃底、胃體憩室相對少見,多由於胃外牽拉所致。胃憩室的發生與消化道其他部位憩室無關。  

病理生理

真性憩室包括胃壁各層,即胃黏膜層、肌層漿膜層,外形呈袋狀突出於胃壁,觸之柔軟,直徑2~4cm,也有直徑達9~10cm 者。胃憩室黏膜半數正常,可有充血糜爛出血。因炎症使憩室壁增厚,或與周圍組織粘連,穿孔者少見。憩室也可發生黏膜壞死癌變但罕見。少數憩室內有異位胰腺組織使黏膜不規則,應歸為先天性憩室,多見於胃小彎及幽門前區。假性憩室僅有胃黏膜及漿膜層,如黏膜層嵌入肌層而胃漿膜表面無異常則稱為胃壁內憩室。  

診斷檢查

診斷:胃憩室通過纖維胃鏡及X 線鋇餐確診。

實驗室檢查:活組織病理檢查有助於鑒別真性、假性憩室。

其他輔助檢查:

1.X 線檢查 胃憩室主要依靠X 線鋇劑造影檢查時發現,若憩室過小或檢查時不夠仔細,容易漏掉。採取仰臥右前斜位進行檢查,鋇劑易集中於胃底,同時可避免憩室陰影與胃底重疊,易於發現。賁門區的真性憩室有特徵性的X 線鋇劑造影所見:憩室多呈囊狀,直徑3~4cm,邊緣光滑,突出於胃外,有一窄長的頸與胃相連。立位檢查時,憩室內可出現液面。多數病例可見黏膜皺襞自胃部經過頸部進入憩室內。在個別病例可見憩室內有潰瘍或黏膜的其他改變。憩室內的鋇劑排空較慢,當胃將鋇劑排空後,可仍有鋇劑停留在憩室內。胃底憩室呈囊狀。有窄頸,並有胃黏膜伸入憩室內等特點,易與胃底小彎潰瘍相鑒別。但在胃小彎或幽門前區的憩室常有異位胰腺組織而使憩室內的黏膜不規則,易誤認為腫瘤。需結合胃鏡檢查確診。

2.胃鏡檢查 纖維胃鏡檢查對診斷胃憩室有一定的幫助。胃鏡所見,憩室入口呈圓形,邊緣規則清楚,周圍黏膜完全正常而無浸潤現象。並可見黏膜皺襞直接進入囊內,並可在憩室口處看到有規律性的收縮。口的大小可以改變,甚至有時將口完全封閉。憩室內黏膜一般正常,有時有發炎及潰瘍形成。  

鑒別診斷

從症状上需注意與食管裂孔疝穿孔性潰瘍、惡性病變鑒別。  

治療方案

無症状者不需要治療,無合併症者行內科治療。有症状者宜進食易消化而少刺激性食物,服用抗分泌藥、胃黏膜保護劑及抗生素。如憩室內有食物瀦留,可在X 線透視下尋找最佳位置做體位引流,以免食物長期刺激而發生憩室炎症、糜爛及潰瘍。如症状嚴重經內科治療效果不好,憩室頸窄底寬,或並發潰瘍、穿孔,不除外癌變及大量出血時應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包括胃壁內翻縫合、單純憩室切除、部分胃切除等。賁門處憩室手術較困難,有時需胸腹聯合切口才能充分暴露。術後效果一般較好。  

預防預後

預後:症状嚴重經內科治療效果不好,手術治療後效果一般較好。

預防: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併發症

當憩室合併炎症時病人可有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流行病學

胃憩室可發現於任何年齡,以40~60 歲多見,男女差別不大。

健康問答網關於胃憩室的相關提問

關於「胃憩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