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角鉤藤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方源〗 《通俗傷寒論》卷二

羚角鉤藤湯 涼肝熄風法 俞氏經驗方

[組成]:羚角片一錢半,先煎(4.5g),雙鉤藤三錢,後入(9g),霜桑葉二錢(6g),滁菊花三錢(9g),鮮生地五錢(15g),生白芍三錢(9g),川貝母四錢,去心(12g),淡竹茹鮮刮,與羚羊角先煎代水,五錢(15g),茯神木三錢(9g),生甘草八分(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涼肝熄風,增液舒筋

[主治]:肝熱生風證。高熱不退,煩悶躁擾,手足抽搐,發為痙厥,甚則神昏,舌絳而干,或舌焦起刺,脈弦而數。  

方解

本方治證為熱邪傳入厥陰肝經熱盛,熱極動風所致。邪熱熾盛,故高熱不退;熱擾心神,則煩悶躁擾,甚則神昏。由於熱灼陰傷,熱極動風、風火相煽,以致手足抽搐,發為痙厥。治宜清熱涼肝熄風為主,配合桑葉、菊花辛涼疏泄,清熱平肝熄風,以加強涼肝熄風之效,用為臣藥。《本草經流》說:「菊花專制肝木,故為祛風之要藥。」熱極動風,風火相煽,最易耗陰劫液,故用鮮生地、白芍藥、生甘草三味相配,酸甘化陰,滋陰增液,柔肝舒筋,上述藥物與羚羊角、鉤藤等清熱涼肝熄風藥並用,標本兼顧,可以加強熄風解痙之功;邪熱亢盛,每易灼津成痰,故用川貝母、鮮竹菇清熱化痰;熱擾心神,又以茯神木平肝、寧心安神,以上俱為佐藥。生甘草調和諸藥,又為使藥。本方的配伍特點是以涼肝熄風藥為主,配伍滋陰化痰安神之品,故為涼肝熄風的代表方劑。  

運用

1、本方主治肝經熱盛動風症證。以高熱,手足抽搐,脈弦數為證治要點。若熱病後期,陰虛風動,而病屬虛風者,不宜應用。

2、若熱邪內閉,神志昏迷者,配合紫雪安宮牛黃丸等清熱一竅之劑同用。

3、妊娠子癇流行性乙型腦炎以及高血壓病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屬肝經熱盛者,均可應用。  

附方

鉤藤飲(《醫宗金鑒》)鉤藤後入(9g),羚羊角磨粉沖服(0.3g),全蠍(1g),人蔘(3g),天麻(6g),甘草炙(2g),水煎服。功用:清熱熄風,益氣解痙。主治:小兒天釣。驚悸壯熱,牙關緊閉,手足抽搐,頭目仰視。

鉤藤飲與羚角鉤藤湯均屬清熱熄風之劑,俱用鉤藤、羚羊角為君藥,但前者配伍全蠍、天麻,故宜於肝熱動風而抽搐較甚的小兒天釣;後者配滋陰增液、清熱化痰藥同用,宜於熱盛動風而兼有陰傷的高熱抽搐。 (文章出處:愛健康網)

關於「羚角鉤藤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