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凝血系統在ARDS發病中的作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生理學》 >> 呼吸衰竭與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 >> 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 >> 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發病機制 >> 凝血系統在ARDS發病中的作用
病理生理學

病理生理學目錄

ARDS病人肺活檢及死後屍解發現,肺小動脈血栓可發生於肺充血水腫出血及透明膜的形成之前。ARDS病人合併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者,其低氧血症和肺順應性降工遠較未合併DIC者為重,中性粒細胞激活和肺組織損傷所釋放的促凝物質,肺血管內皮損傷和血液停滯,可導致血小板聚集血管凝血形成微血栓。肺內廣泛微血栓形成可能引起:①肺循環阻力增加使肺動脈壓升高,未堵塞的肺血管則血液量增大和毛細血管壓升高,導致壓力性肺水腫;②血栓損傷血管壁和血小板釋放的血管活性物質以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致滲透性肺水腫;③血小板的消耗、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的抗凝作用、和血管壁的損傷可引起肺內出血;④血小板釋放的5-HT等介質使支氣管收縮,影響肺通氣。近年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的作用,發現嚴重創傷燒傷感染病人中,已合併ARDS者血中FDP水平比未發生ARDS者高得多,而且ARDS病情與FDP濃度有一定平行關係。將纖維蛋白碎片D(FD)注入家兔血管,可引起進行性外周血液血小板減少、肺間質內白細胞浸潤,肺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肺功能不全;如注入血漿白蛋白、纖維蛋白及纖維蛋白碎片E,則不出現以上病變。很可能小板上有FD特異的膜受體,後者與FD結合可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聚集和釋放反應。另外,FD也是趨化物,能促使中性粒細胞在肺內聚集、粘附和激活,由此加重肺的損害。

正常肺毛細血管內皮的通透性比肺泡上皮高10倍。ARDS中肺毛細血管通透性的變化早於肺泡上皮,故先發生肺間質水腫,後出現肺泡水腫。肺泡上皮的損傷使Ⅱ型上皮細胞生成的表面活性物質減少,可導致肺不張,形成功能性分流。

在全身性病理過程如敗血症休克等,中性粒細胞粘附於血管內皮以及血管內凝血引起的組織損傷,不僅發生於肺內,也可發生於肝、腎、腸、心、內分泌器官等處,故不能把ARDS看成僅僅是肺的損傷。但肺的血流量最大,毛細血管床面積也最大,故肺受累最重,使病人主要表現為急性呼吸衰竭

32 中性粒細胞在ARDS發病中的作用 | 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時肺呼吸功能變化 32
關於「病理生理學/凝血系統在ARDS發病中的作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