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武器

(重定向自生物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美國 E120 生物(細菌)炸彈
美國 E120 生物(細菌)炸彈剖面圖

生物武器,亦稱細菌武器,所謂生物(細菌)戰劑是指用來殺傷人員、牲畜和毀壞農作物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它的殺傷破壞作用靠的是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剋制。生物武器的施放裝置包括炮彈、炸彈、火箭彈、飛彈等的彈頭和航空布撒箱、噴霧器氣溶膠發生器、裝載媒介物(鼠、搖等)的容器等。用生物殺死有生力量和毀壞植物的武器統稱為生物武器。

目錄

歷史

在人類戰爭史上,細菌武器的使用由來已久。最早使用細菌武器文獻記載是公元前1200年,西臺人將病死人屍體拋到敵方土地上。1349年,蒙古人圍攻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卡法城(Kaffa)時,由於城堅難摧,攻城部隊又受到由中國向西蔓延的鼠疫大流行的襲擊,他們便把鼠疫死者的屍體從城外拋到城內,結果使保衛卡法城的許多士兵和居民染上鼠疫,不得不棄城西逃。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皇軍也在中國東北的平房地區建成滿洲第731部隊的基地,用中國人進行活人細菌戰實驗,籍此發展出生物武器用於侵華戰爭及其他戰線。

在2001年美國炭疽攻擊事件中,包含武器級炭疽粉劑的郵件最先抵達美國傳媒公司,導致羅伯特·史蒂文斯因肺炭疽喪生。

隨著微生物學和有關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斷被發現,可能成為生物戰劑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近些年來,人類利用微生物遺傳學遺傳工程研究的成果,運用基因重組技術界限遺傳物質重組,定向控制和改變微生物的性狀,從而有可能產生新的致命力更強的生物戰劑。(例如將炭疽芽孢桿菌毒力質體拼接到蠟樣芽孢桿菌的質體上,吞噬了重組質體的蠟樣芽孢桿菌就有可能擁有等同於炭疽的致病力、抵抗力及蠟樣芽孢桿菌的形態特徵,從而增加戰時診治的難度)

當今生物武器雖已被國際明令禁止,但不可否認的是,生物武器不論是在性能上還是威懾力上都具有著核武器和化學武器所不能比擬的一些優點,因此不能無視某些國家鋌而走險,秘密進行研究開發的可能性。

目前被懷疑擁有生物武器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以色列、英國、北韓、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等。

種類

生物武器的核心為生物戰劑。根據傳染性病原體種類等區分方法可將生物戰劑劃分為不同的種類。例如:

(1)按戰術效果區分:

致死性戰劑:指致死率在10%以上的生物戰劑,例如:天花病毒炭疽芽孢桿菌類鼻疽假單孢菌和鸚鵡熱衣原體

失能性戰劑:指致死率在10%以下的生物戰劑,例如:貝納氏立克次體Q熱)、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土拉弗朗西斯桿菌(土拉杆菌病/野兔熱)與布魯氏桿菌(布氏桿菌病)。

(2)按病原微生物形態與病理區分*:

菌類戰劑:主要有炭疽芽孢桿菌霍亂弧菌鼠疫耶爾森氏桿菌、土拉弗朗西斯桿菌、豬布魯氏桿菌等。

病毒類戰劑:主要有天花病毒、黃熱病毒、基孔肯尼亞病毒登革熱病毒等。

真菌類戰劑:主要有粗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莢膜組織胞漿菌等。

立克次體類戰劑:主要有普氏立克次體流行性斑疹傷寒)、立氏立克次體(落基山斑疹傷寒)、貝納氏立克次體等。

衣原體類戰劑:目前所發現的具有實際軍用價值的衣原體類戰劑僅有鸚鵡熱衣原體。

(3)按作戰對象區分:

反人員戰劑:以人類為主要對象的戰劑,例如:炭疽芽孢桿菌、天花病毒、貝納氏立克次體等。

反畜牧業戰劑:以牲畜為主要對象的戰劑,例如:非洲豬瘟病毒、口蹄疫病毒、新城疫病毒等。

反農業戰劑:以農作物為主要對象的戰劑,例如:稻瘟桿菌、苛養木杆菌、致病疫霉等。

參見

外部連結

參考來源

關於「生物武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