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立克次體
A+醫學百科 >> 普氏立克次體 |
普氏立克次體(R. prowazekii)是流行性斑疹傷寒(蝨傳斑疹傷寒或稱典型斑疹傷寒)的病原體,用為研究斑疹傷寒而獻身的捷克科學家Von prowazek的姓氏命名。流行性斑疹傷寒在世界各地均可發生流行。普氏立克次體呈多形態性,以短桿形為主,大小為長0.6~2.0微米,寬0.3~0.8微米,在胞質內呈單個或短鏈狀存在。革蘭染色陰性,著色較淡。常用Giménez法染色呈鮮紅色,效果好;姬姆薩法染色呈紫色或藍色;Macchiavello法染色呈紅色。
普氏立克次體儲存宿主是病人,傳播媒介是人蝨,病人是惟一的傳染源。感染方式是蝨-人-蝨-人。人蝨叮咬病人,立克次體進人人蝨體內,在腸管上皮細胞內生長繁殖,破壞腸管上皮細胞,並隨糞便排出體外,感染7~10天後死亡。當感染的人蝨叮咬健康人時,立克次體隨糞便排泄於人的皮膚上,由於瘙癢而抓傷,立克次體便可侵入人體內致病。由於立克次體的感染性在乾燥的蝨糞中能保持兩個月左右,亦有可能通過呼吸道或球結膜發生感染。致病物質主要有內毒素和磷脂酶A兩類。內毒素的化學成分為脂多糖,具有與腸道桿菌內毒素相似的多種生物學活性。可刺激單核-巨噬細胞產生IL-1和TNF-a。IL-1具有致熱性,引起發熱;TNF-a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微循環障礙、中毒性休克和DIC等。磷脂酶A能溶解宿主細胞膜或吞噬體膜,有利於立克次體穿入宿主細胞內生長繁殖。此外,微莢膜樣粘液層有利於粘附於宿主細胞,並具有抗吞噬作用。
參看
出自A+醫學百科 「普氏立克次體」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6%99%AE%E6%B0%8F%E7%AB%8B%E5%85%8B%E6%AC%A1%E4%BD%93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普氏立克次體」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給普氏立克次體條目的留言--101.206.168.141 2019年5月12日 (日) 13:07 (CST) 留言:大小長寬的單位應該是微米,不是毫米。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