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血紅素的生物合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血漿蛋白與凝血 >> 紅細胞的代謝 >> 血紅素的生物合成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目錄

成熟紅細胞中,血紅蛋白(hemoglolin,Hb)占紅細胞內蛋白質總量的95%,它是血液運輸O2的最重要物質,和CO2的送輸亦有一定關係。血紅蛋白是由4個亞基組成的四聚體,每一亞基由一分子珠蛋白(globin)與一分子血紅素(heme)締合而成。由於珠蛋白的生物合成與一般蛋白質相同,因此本節重點介紹血紅素的生物合成。

血紅素也是其它一些蛋白質,如肌紅蛋白(myoglobin),過氧化氫酶(catalase),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等的輔基。因而,一般細胞均可合成血紅素,且合成通路相同。在人紅細胞中,血紅素的合成從早動紅細胞開始,直到網織紅細胞階段仍可合成。而成熟紅細胞不再有血紅素的合成。

(一)血紅素的合成通路(過程)

血紅素合成的基本原料是甘氨酸琥珀醯輔酶A及Fe++。合成的起始和終末過程均在粒線體,而中間階段在胞液中進行。合成過程分為如下四個步驟:

1.δ-氨基-γ-酮戊酸(δ-aminplevulinicacid,ALA)的生成:在粒線體中,首先由甘氨酸和琥珀醯輔酶A在ALA合成酶(ALa synthetase)的催化下縮合生成ALA。ALA合成酶由兩個亞基組成,每個亞基分子量為60,000。其輔酶磷酸吡哆醛。此酶為血紅素合成的限速酶,受血紅素的反饋抑制。

Gra9azst.jpg


2.卟膽原的生成:粒線體生成的ALA進入胞液中,在ALA脫水酶(ALa dehydrase)的催化下,二分子ALA脫水縮合成一分子卟膽原(prophobilinogen,PBG)。ALA脫水酶由八個亞基組成,分子量為26萬。為含巰基酶。

Gra9aqbh.jpg


3.尿卟啉原和糞卟啉原的生成:在胞液中,四分子PBG脫氨縮合生成一分子尿卟啉原Ⅲ(uroporphyrinogen Ⅲ,UPG Ⅲ)。此反應過程需兩種酶即尿卟啉原合酶(uroporphyrinogen synthetase)又稱卟膽原脫氨酶(PBGdeaminase)和尿卟啉原Ⅲ同合酶(uroporphyrinogenⅢ cosynthase)。首先,PBG在尿卟啉原合酶作用下,脫氨縮合生成線狀四吡咯。再由尿卟啉原Ⅲ同合酶催化,環化生成尿卟啉原Ⅲ。無尿卟啉原Ⅲ同合酶時,線狀四吡咯可自然環化成尿卟啉原Ⅰ(UPG-Ⅰ),兩種尿卟啉原的區別在於:UPGⅠ第7位結合的是乙酸基,第8位為丙酸基;而UPg Ⅲ則與之相反,第7位是丙酸基,第8位是乙酸基。正常情況下UPG-Ⅲ與UPG-Ⅰ為10000:1。

Gra9atc7.jpg


式中A代表乙酸基,P代表丙酸基

尿卟啉原Ⅲ進一步經尿卟啉原Ⅲ脫羧酶催化,使其四個乙酸基(A)脫羧變為甲基(M),從而生成糞卟啉原Ⅲ(coproporphyrinogen Ⅲ,CPG Ⅲ)。

4.血紅素的生成:胞液中生成的糞卟啉原Ⅲ再進入粒線體中,在糞卟啉原氧化脫羧酶作用下,使2、4位的丙酸基(P)脫羧脫氫生成乙烯基(V),生成原卟啉原IX。再經原卟啉原IX氧化酶催化脫氫,使連接4個吡咯環的甲烯基氧化成甲炔基,生成原卟啉IX。最後在亞鐵螯合酶(ferrochelatase)催化下和Fe2+結合生成血紅素。(圖10-18)。

Gra9awic.jpg


A.乙酸基 P.丙酸基 M.甲基 V.乙烯基

圖10-18 血紅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調節

血紅素生成後從粒線體轉入胞液,與珠蛋白結合而成為血紅蛋白。正常成人每天合成6克Hb,相當於合成210mg血紅素。

(二)血紅素合成的調節

血紅素的合成受多種因素的調節,其中主要是調節ALA的生成。

1.ALA合成酶 血紅素合成酶系中,ALA合成酶是限速酶,其量最少。血紅素對此酶有反饋抑制作用。目前認為,血紅素在體內可與阻遏蛋白結合,形成有活性的阻遏蛋白,從而抑制ALA合成酶的合成。此外,血紅素還具有直接的負反饋調節ALA合成酶活性的作用。實驗表明,血紅素濃度為5×10-6M時便可抑制ALA合成酶的合成,濃度為10-5~10-4M時則可抑制酶的活性。正常情況下血紅素生成後很快與珠蛋白結合,但當血紅素合成過多時,則過多的血紅素被氧化為高鐵血紅素(hematin),後者是ALA合成酶的強烈抑制劑,而且還能阻遏ALA合成酶的合成。

雄性激素——睾丸酮肝臟5β-還原酶作用下可生成5β-氫睾丸酮,後者可誘導ALA合成酶的產生,從而促進血紅素的生成。某些化合物也可誘導ALA合成酶,如巴比妥灰黃黴素等藥物,能誘導ALA合成酶的合成。

2.ALA脫水酶與亞鐵螯合酶:ALA脫水酶和亞鐵螯合酶對重金屬敏感,如鉛中毒可抑制這些酶而使血紅素合成減少。

3.造血生長因子:目前已發現多種造血生長因子,如多系(multi)一集落刺激因子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細胞介素3(IL-3),及促紅細胞生成素等。其中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fin,EPO)在紅細胞生長,分化中發揮關鍵作用。人EPO基因位於7號染色體長臂21區,由4個內含子和5個外顯子組成。所編碼的多肽由193個胺基酸殘基組成。在分泌過程中經水解去除信號肽,成為166個胺基酸的成熟肽。分子量為18398。EPO為一種糖蛋白,由多肽和糖基兩部分組成,總分子量為34000。糖基在Epo合成後分泌及生物活性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成人血清Epo主要由腎臟合成,胎兒新生兒主要由肝臟合成。當循環血液中紅細胞容積減低或機體缺氧時,腎分泌Epo增加。Epo可促進原始紅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有核紅細胞的成熟,並促進ALA合成酶生成,從而促進血紅素的生成。

此外鐵對血紅素的合成有促進作用。而血紅素又對珠蛋白的合成有促進作用。

血紅素合成代謝異常而引起卟啉化合物或其前身體的堆積,稱為卟啉症(porphyria)。先天性紅細胞生成性卟啉症(congenitalerythropoietic porphyria)是由於先天性缺乏尿卟啉原Ⅲ同合酶,而使線狀四吡咯向尿卟啉原Ⅲ的轉變受阻,致使尿卟啉原Ⅰ生成增多。病人尿中有大量尿卟啉Ⅰ和糞卟啉Ⅰ出現。

32 紅細胞的代謝 | 成熟紅細胞的代謝特點 32
關於「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血紅素的生物合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