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川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方名】 濟川煎

【出處】 《景岳全書

【分類】 瀉下劑-潤下

【組成】 當歸(9~15克) 牛膝(6克) 肉蓯蓉(酒洗去咸)(6~9克) 澤瀉(4.5克) 升麻(1.5~3克) 枳殼(3克)

【方論】腎司二便。腎氣虧虛,下元不溫,五液不化,腸道失潤而大便不通,法當溫腎潤腸。方中肉蓯蓉溫腎益精,潤燥滑腸;當歸養血和血,辛潤通便,牛膝補腎強腰,其性下降;枳殼寬腸下氣,澤瀉入腎泄濁;少加升麻以升清陽,使清升而濁降。張景岳稱此方是:「用通於補之劑。」故適宜於腎虛便閉者。

【功用】 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主治】 老年腎虛。腎陽虛弱,精津不足證。大便秘結,小便清長,腰膝酸軟頭目眩暈舌淡苔白,脈沉遲。(本方常用於習慣性便秘、老年便秘、產後便秘等屬於腎虛精虧腸燥者。)

【用法】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前服。(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

【禁忌】 凡熱邪傷津陰虛者忌用。虛甚者不必用枳殼。

【加減法】A.如果病人氣虛,可加人蔘10 黃芪18

B.如果腎虛,則去枳殼 加熟地18

C.如果腸燥便秘日久,去澤瀉,加鎖陽10 火麻仁8  

方解

腎主五液,開竅於二陰而司二便,腎陽虛弱,則下元不溫,氣化無力,五液失所主,攝納失司,開合失常,故小便清長而見大便秘結。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膝酸軟。治宜溫腎養精,潤腸通便。方中用肉蓯蓉溫腎益精,暖腰潤腸,是為君藥。當歸養血和血,潤腸通便;牛膝補腎強腰,性善下行,共為臣藥。枳殼下氣寬腸而助通便,澤瀉滲利小便而泄腎濁,共為佐藥。尤妙在稍加升麻以升清陽,清陽升則濁陰自降,配合諸藥,以加強通便之效,為使藥。

原書認為:「凡病涉虛損而大便秘結不通,則硝、黃攻擊等劑必不可用。若勢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於補之劑也」。方後又有加減法云:「如氣虛者,但加人蔘無礙;如有火加黃芩;若腎虛加熟地」,「虛甚者,枳殼不必用」。皆可供臨證應用時參考。總之,本方在溫補之中,寓有通便之功,故名濟川煎。濟,相助也,益也;川,一作水之所聚,此處指腎,一指尾竅,此處指後陰。顧名思義,便可知本方旨在溫腎益精,以潤腸通便,故對年老腎虛而大便秘結者,頗為適用。

方義2:本方證因腎虛開合失司所致。腎主五液,司開合。腎陽不足,氣化無力,津液不布,故小便清長;腸失濡潤,傳導不利,故大便不通;腎虛精虧,故腰膝酸軟;清竅失養,則頭目眩暈;腎陽虧損,故舌淡苔白、脈象沉遲。腎虛開合失司,濁氣不降,腸道失潤,治當溫腎益精、潤腸通便。方中肉蓯蓉味甘咸性溫,功能溫腎益精,暖腰潤腸,為君藥。當歸補血潤燥,潤腸通便;牛膝補益肝腎,壯腰膝,性善下行,共為臣藥。枳殼下氣寬腸而助通便;澤瀉滲利小便而泄腎濁;妙用升麻以升清陽,清陽升則濁陰自降,相反相成,以助通便之效,以上共為佐藥。諸藥合用,既可溫腎益精治其本,又能潤腸通便以治標。用藥靈巧,補中有瀉,降中有升,具有「寓通於補之中、寄降於升之內」的配伍特點。

方義3:「濟」,有接濟滋養之意;「川」,指津液分布之形。《內經》有「腸胃為海,六經為川」之說。張景岳注為:「三陰三陽,同流氣血,故為人之川」。何秀山云:「夫濟川煎,注重肝腎,以腎主二便,故君以蓯蓉、牛膝,滋腎陰以通便也。肝主疏泄,故臣以當歸、枳殼,一則辛潤肝陰,一則苦泄肝氣。妙在升麻清氣以輸脾,澤瀉降濁氣以輸膀胱,佐蓉膝以成潤利之功」。(《通俗傷寒論》)本方溫腎養血,潤腸通便,服之可使腎氣盛,津液充,腎、肝、腸三經得以滋濟,從而大便暢通。故名「濟川煎」。  

化裁

《景岳全書》方後加減法提出:「如氣虛者,但加人蔘無礙;如有火加黃芩;若腎虛加熟地」;「虛甚者,枳殼不必用」,皆可供臨床參考。

【附方】 無。

【附註】 本方為溫潤通便,治療腎虛便秘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大便秘結,小便清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遲為辨證要點。  

文獻

方論選錄 何秀山《重訂通俗傷寒論》:「夫濟川煎,注重肝腎,以腎主二便,故君以蓯蓉、牛膝滋腎陰以通便也。肝主疏泄,故臣以當歸、枳殼,一則辛潤肝陰,一則苦泄肝氣。妙在升麻升清氣以輸脾,澤瀉降濁氣以輸膀胱,佐蓉、膝以成潤利之功。」

《景岳全書》卷51:「便秘有不得不通者,凡傷寒雜證等病,但屬陽明實熱可攻之類,皆宜以熱結治法通而去之,若察其元氣已虛,既不可瀉而下焦脹閉,又通不宜緩者,但用濟川煎主之,則無有不達。」

關於「濟川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