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麻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釋名」亦名沙、卑相、卑鹽。

氣味」(莖)苦、溫、無毒。(根節)甘、平、無毒。

「主治」

1、流行熱病(初起階段)。用麻黃一兩,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熱水洗澡,然後食粥,汗出即愈。

2、傷寒黃疸。用麻黃一把,去節,棉裹,加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見效。此方名「麻黃酒湯」。

3、黃腫、脈沉、小便不利。用麻黃四兩,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兩,煮成三升。每服一升。蓋厚被讓出汗。不汗,須再次服藥。注意避風寒。此方名「甘草麻黃湯」。

4、風痹冷痛。用麻黃(去根)五兩、桂心二兩,共研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熱酒調下,汗出見效。注意避風。

5、產後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黃去節,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盡即上。

6、心下悸病(按:即心膽怯懼,胸部不快)。用半夏、麻黃,等分為末,加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夏麻黃丸」。

7、中風。用麻黃(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後熬成膏,收存備用。每服一、二匙,熱湯送下。

8、盜汗陰汗。用麻黃根牡蠣粉,共研為末,撲身上。又方:麻黃根椒目,等分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外用麻黃根、舊蒲扇,共研為末,撲身上。

9、諸虛自汗(夜臥更甚,久則枯瘦)。用黃芪、麻黃根各一兩,加牡蠣(淘米水浸洗後煅過)一起製成散劑。每服五錢,以水二碗,小麥百粒煎服。

10、陰囊濕瘡。用麻黃根、石硫磺各一兩,米粉一合,共研為末,塗敷患處。

本草綱目 專題

參考

關於「本草綱目/麻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