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概述

新生兒發生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症時,游離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沉積於基底神經核、丘腦、丘腦下核、頂核腦室核、尾狀核、以及小腦延腦大腦皮質脊髓等部位,抑制腦組織對氧的利用,導致腦損傷,稱膽紅素腦病。過去稱核黃症。

臨床表現

本病臨床分4期,第1~3期出現在新生兒早期,第4期在新生兒期以後出現。

(一)警告期 表現為嗜睡吸吮反射減弱和肌張力減退。大多數黃疸突然明顯加深。歷時12~24小時。

(二)痙攣期 輕者僅兩眼凝視,陣發性肌張力增高;重者兩手握拳、前臂內旋,角弓反張、有時尖聲哭叫。持續約12~24小時。

(三)恢復期 大都於第1周末,首先吸吮力和對外界的反應逐漸恢復,繼而痙攣逐漸減輕、消失。歷時2周左右。

(四)後遺症期 常出現於生後2個月或更晚。表現為手足徐動、眼球運動障礙耳聾智力障礙牙釉質發育不良等。

治療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必須及早採取綜合措施,以防止其發展為膽紅素腦病。如注意保暖、糾正缺氧及酸中毒、供給足夠的營養。避免輸注高滲藥物、不使用能引起溶血或抑制肝酶的藥物等。在警告期根據病情及時採用換血、光療、輸注白蛋白等各種措施,儘快降低血中膽紅素濃度。

參考

關於「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