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護理對象――人的一般特性與護理原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基礎護理學》 >> 護理學緒論 >> 護理對象――人的一般特性與護理原則
基礎護理學

基礎護理學目錄

護理學研究並為之服務的對象是人。人自胚胎髮育到死亡的全過程都離不開護理。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戰略目標「到2000年,人人都享有衛生保健」,即「使全世界人民達到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要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首先要正確認識健康的概念,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護士是人類健康的衛士,國際護士會在護理學國際法中規定護士的基本職責為「保存生命,減輕痛苦,促進健康」。因此,作為一位合格的護士,必須首先了解人(病人)的一般特性,把握由人(病人)的特性而產生的護理原則,才能通過履行護士的基本職責為「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戰略目標做出貢獻。

一、人的一般生物、心理、社會特性

(一)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人體不是器官、細胞分子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由神經系統控制的、有思維活動、有智慧、能進行創造性勞動、過著社會生活的人。人的生命活動表現在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兩個方面,二者既不可分割,又相互制約。因此,人不單純是一個生物體,而是一個生物的、心理的、社會的整體人。視人為整體是現代護理的核心思想和出發點。

(二)人與環境是統一體

人體與外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之間,不停地進行著物質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換,是機體得以生存的根本條件。如每個人天大約需要12m3空氣,2~3L水,1.5kg食品,同時排出相當數量的代謝物,這就是人體內外環境之間進行的能量傳遞和物質循環,人的生命過程是一個整體性、開放性的動態運轉過程,健康與疾病、生長與死亡的矛盾,不是單一因素所決定的,而是生理與心理、機體與外界環境互相作用的結果。人受環境的影響,又可適應與改造環境。護理要創造適合病人休養的環境,促進身心和諧向健康發展。

(三)人有共性和差異

人有共同的生理、心理活動規律,但由於年齡、性別、遺傳、經濟、文化、職業、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人對來自各方面的刺激的反應也不同。正因為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存在,所以應採取因人而異的護理技巧和藝術,才能達到促進和維持健康、幫助病人康復的目的。

(四)人有共同的、基本的需要

機體所以能生存,是建立在人的生理、心理互為作用基礎上的。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是保障機體生理、心理協調運轉,如渴思飲,飢覓食,病求治,消化排泄,情感交流等,都是人們生存的第一共性需求。護理的使命正是為人的這些共同需求提供護理保障,支持,幫助人們擁有自理能力,充分享有生活,從而提高人的健康生存質量。

(五)病人的需要有定向性、潛在性的特點

偏離健康狀態的人,經受著疾病的威脅和痛苦的折磨,心理壓力大,精神負擔重。因此,病人的需要是隨著疾病的發生、發展進程而變化的,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需求;有些病人受疾病或心理的影響,往往不能或不會用行動或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例如病人入院初期最需要的是被接納、被尊重,同時希望儘快明確診斷;一旦診斷清楚之後,就急切地需要及時、有效的治療和精心的照料;當病性發生突變時,病人首先考慮的預後,這時就需要恰當的解釋和安慰。因此,只有了解病人需要的特點,才能尊重病人的需要,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務病人所需。

二、由人的一般特性引伸而來的護理原則

(一)滿足病人的需要

滿足病人生理、心理的基本需要,是護理的精華和首要任務。隨著病人的入院,尤其是失去生活處理能力的病人,他們的營養、機體功能以及精神心理、情緒等無不與護理關聯。如準備清潔、舒適的病床,能促進病人進入鬆弛、安寧的睡眠狀態,從而減輕患者的憂慮和不安;做好重症患者的口腔護理,就是保護機體的天然屏障――口腔粘膜,不至於破潰而引發感染;及時給高熱者飲水,有利於散發體溫,稀釋毒素,促進排泄;定時為重症病人翻身,能有效地預防褥瘡的發生等,所有這些看來是不起眼的照料,即恰是不可忽視的最基本的病人需要、治療的需要,同時是最精細的護理。只有滿足了病人的需要,才能真正體現護理的意義,實現護理的價值。

(二)幫助病人應對壓力,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

任何條件、環境的變化,都會給人帶來壓力(刺激),當壓力(刺激)沒有對人體構成威脅時,人們有一定的自我調適能力,不至於使之危及健康。但是,當壓力(刺激)超過個體的承受能力,反覆刺激就會引起強烈的應激反應,導致平衡失調、健康受損。護理的目的在於,運用護理技能,幫助病人調動自身的潛能――心理、神經與體液的控制和調節,提高對環境、條件變化的適應能力,以期達到新的相對的平衡和適應。

1.了解壓力源壓力是生理、心理或情緒的緊張狀態。造成緊張狀態的原因稱之為壓力源。壓力源來自:

(1)生物因素病毒細菌寄生蟲感染;缺水、飢餓、;青春期、月經期、更年期等生理功能的改變。

(2)物理因素如機械壓迫,冷熱作用,噪音、強光刺激。

(3)化學因素如劇毒藥,強酸、強鹼、刺激性、毒性氣體。

(4)社會、心理因素個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喪偶、意外事故,學業,事業遭受挫折,工作緊張,人際關係不和諧等。

2.觀察壓力反應 壓力反應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1)生理反應在壓力源的反覆刺激下,機體出現一系列變化,首先是心理反應不能適應,隨之出現生理反應,如腎上腺釋放大量腎上腺素進入血液,表現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速,血糖濃度升高,瞳孔擴大,警覺性增強等。如果這時機體能順利地對應壓力源,上述反應很快消失;反之,反覆、持久地受壓力源衝擊,面臨的將是平衡失凋,疾病到來。

(2)心理反應心理反應有兩種,一種是積極的心理反應,正視現實,採取相應的積極對策,如改變對壓力源的認識,以有利於健康的態度和行為對應,就能獲得新的適應。另一種是消極的心理反應,表現為情緒失控、抑鬱或焦躁不安,嚴重者甚至改變行為方式如酗酒、吸煙等。

3.幫助病人以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對策對應壓力。

(1)減少有害的環境因素對病人的刺激,開展保護性醫療及護理。

(2)引導病人正確認識實際的健康狀況,調動機體的潛能,增強免疫抗病能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調節病人的心理、情緒、改善儀態,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智狀態,以提高適應性和自我解脫能力。

(4)調動支援和配合的力量。如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請親友給病人以情感支持。

(三)幫助病人擁有自護能力

自護能力是指個體為維護自身健康所具有的自我護理意識及基本的保健護理知識和方法,如功能殘缺者的鍛煉;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調配、熱量計算;失眠者學會管理自己的睡眠;腹部手術病人學會用胸式呼吸等。培養自護能力,實際上是調動病人自身防病治病的主觀能動性和潛力,從而減輕其身心疾苦,獲得新的健康.

複習思考題

1.為什麼說護理是人類進行自我保護的產物?

2.南丁格爾對護理學的發展有哪些貢獻?

3.你認為護理工作的意義有哪些?

4.什麼是基礎護理學?基礎護理的任務和內容有哪些?

5.護理學的定義和研究範疇是什麼?

6.怎樣才能學好護理學?

7.人(病人)的特性有哪些?

8.護理的原則是什麼?

9.什麼是壓力?壓力源有哪些?

10.如何幫助病人應對壓力?

32 基礎護理學的概念、任務與內容 | 護士素質與護理職業道德 32
關於「護理學/護理對象――人的一般特性與護理原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