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診療/娩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 婦女保健 >> 正常分娩 >> 娩出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目錄

娩出是指胎兒胎盤子宮腔排出體外的過程。

當待產婦在醫院分娩時,她可以從待產室送到產房或分娩室。分娩室是一間只用於生產的小房間。也可留在LDRP產房中,這裡有齊全的靜脈輸液和其他設施,通常丈夫或支持鼓勵她的朋友都可來陪伴她。

在產房分娩時,產婦取半直立臥位,背部可用枕頭或靠背支撐。這種位置能更好地運用重力的作用,促使胎兒向下擠壓,有助於產道和會陰(陰道口與肛門之間的區域)逐漸伸張,減少撕傷的危險。同時,這種位置還可減少產婦背部和盆部的過度緊張。有些產婦願意臥位分娩,而這種位置可導致分娩時間延長、需要更多的助產。也有人發現半直立式娩出的嬰兒發生心率異常的比平臥位娩出的嬰兒要少。

在分娩過程中,有時醫生或助產士需要進行陰道檢查,確定胎頭位置。要告訴產婦忍受住隨著每次子宮收縮產生的向下屏氣用力的衝動,胎頭逐漸通過骨盆,越來越多的露出擴張的陰道口,當胎頭露出約2~5cm時,醫生或助產士放一隻手在胎頭上,在宮縮時控制胎頭,如有必要,可稍微減慢娩出速度。當胎頭和胎兒的頦部娩出陰道口時,注意保護會陰,防止撕傷。這些處理均有助於胎兒正常娩出。

產鉗(是一種金屬器械,類似於鉗子,有適於鉗住胎頭的環形邊緣)這種助產方法是由醫生用產鉗將胎兒牽引出產道,對胎兒和產婦造成的損傷很少。正常情況下很少使用。但是當產婦使用了硬膜外麻醉不能屏氣用力時,產婦屏氣用力無力、產程無進展時,或胎兒出現窘迫時,可以用產鉗術助產。

若陰道沒有充分擴張,不能讓胎兒順利娩出,有會陰撕傷的可能性時,醫生可施行會陰切開術,手術要估計切口能讓胎兒順利娩出,防止會陰撕傷。撕裂傷口比又短又直的會陰切口縫合更困難。可用局部麻醉會陰部位。如果在行會陰切開術時,或會陰撕傷時,損傷肛門括約肌,應立即進行修補術,術後一般癒合效果較好。

在胎頭娩出後,胎體向一側旋轉,以便使胎肩順利娩出。接著身體其餘部分就很快滑出。迅速吸淨嬰兒鼻腔、口、咽喉的粘液和羊水。然後用兩把鑷子鉗住臍帶(見新生兒和嬰兒),在兩把鑷子之間剪斷臍帶,防止斷端出血。很快用毯子把嬰兒包好放在產婦身旁或溫暖的搖籃里。

胎兒娩出後,醫生或助產士把一隻手輕輕地放在產婦的腹部,確定子宮是否在收縮,一般在胎兒娩出後第一、二次宮縮時,胎盤開始從子宮壁分離,緊接著流出一股血,這時產婦屏氣將胎盤推出體外。如果產婦不能屏氣用力或陰道流血增多,那麼醫生或助產士可在產婦腹部稍加壓力,即可使胎盤從宮壁分離、娩出。若胎盤娩出不全,醫生或助產士應用手取出殘留的胎盤組織。

胎盤娩出後,立即給產婦注射催產素,同時按摩腹部幫助子宮收縮。子宮收縮能防止胎盤剝離面的進一步出血

醫生縫合會陰切口和宮頸、陰道的撕傷後,送產婦回病房。不需要醫療處理的嬰兒可與產婦在一起。最理想的是讓產婦、嬰兒和父親一起在一間溫馨幽靜的房間住3~4小時,使感情更加融洽。很多產婦分娩後不久,希望開始哺乳,一會兒再把嬰兒送回嬰兒室。在許多醫院裡,產婦可以選擇把嬰兒留在自己身邊(母嬰同室)。母嬰同室通常按嬰兒的需要哺乳,而且產婦在離開醫院之前,要學會怎樣照管嬰兒。如果產婦需要休息,也可把嬰兒送到嬰兒室。

因為多數併發症,尤其是出血,均發生在分娩後的4小時內(第四產程),因此,這個時期尤其需要仔細地對產婦進行觀察。

自然分娩

自然分娩是指在分娩時,運用鬆弛和呼吸的技巧控制疼痛的方法。妊娠期,待產婦和她的丈夫要參加有關生孩子學習班。一般安排6~8課,要用幾周的時間學習如何運用這些助產動作,也了解在分娩各個時期發生的情況,和分娩中可能有的主觀感覺。

鬆弛運動訓練包括讓孕婦身體的某一部位有意識的緊張,然後再放鬆,這種運動有助於在分娩中子宮收縮時,或沒有宮縮時,全身放鬆、休息。在第一產程中開始屏氣用力之前,用以下幾種類型的呼吸是有幫助的:

.深呼吸,有助於產婦鬆弛,可在宮縮開始和宮縮結束時運用。

.快速、表淺呼吸,這種呼吸是指胸式呼吸。在宮縮高峰時運用。

.喘氣和吹氣式呼吸,可以在宮頸完全擴張之前,當待產婦感覺有一種急促向下屏氣時,幫助控制急於向下屏氣用力。

在第二產程,產婦將交替運用屏氣和喘氣。

產婦和丈夫在妊娠期要經常、定期地練習鬆弛和呼吸技巧。分娩發作後,丈夫就能隨時協助、提醒她在某個時期應該運用什麼方法,緊張時又應該注意什麼,並且還可在精神上給予支持和鼓勵。按摩也有助於產婦放鬆。自然分娩方法常常有助於減少鎮痛藥或麻醉劑的需要,甚至可以不用鎮痛藥。

自然分娩最著名的方法大概是拉馬士(Lamaze)法和勒博耶(Leboyer)法。也包括在光線較暗的房子里分娩和分娩後立即把嬰兒浸泡在微溫的水中等。

32 胎兒監護 | 分娩期併發症 32
關於「家庭診療/娩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