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學/胎膜早破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婦產科學》 >> 分娩併發症 >> 胎膜早破
婦產科學

婦產科學目錄

胎膜在臨產前破裂稱胎膜早破。發生率約佔分娩總數的6~12%。胎膜早破常致早產、圍產兒死亡、宮內及產後感染率升高。

一、病因

(一)胎先露與骨盆入口銜接不好,如胎位不正、頭盆不稱、骨盆狹窄等,使前羊膜囊承受壓力過大,致羊膜破裂。(二)羊膜腔內壓力過高,如羊水過多、雙胎等。(三)胎膜發育不良或有炎症致胎膜脆弱易破,妊娠晚期性交亦能促使破裂。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一)破膜後,孕婦突感陰道有液體流出,開始大量,繼而間斷少量排出。

(二)羊膜破口很小,流出的羊水量少,在不能確診時可作以下輔助檢查:

1.陰道分泌物PH值測定,可用試紙法測定,如PH>7,多已破膜,因陰道PH值為4.5~5.5,而羊水為7~7.5。

2.吸取陰道液體塗片,待干後鏡檢,查見羊齒狀結晶,用0.5‰美蘭染色查見淡蘭色或不著色的胎兒上皮及毳毛;用0.1~0.5%硫酸尼羅蘭染色,查見桔黃色胎兒上皮細胞,均可診斷胎膜早破。

3. 經腹羊膜腔穿刺注入靛胭脂如由陰道流出,診斷可確定。

4. B超檢查見羊水分布局限,較前次檢查明顯減少。

此外,還有用羊膜鏡檢查者。

三、處理

應針對胎膜早破的常見併發症(早產、感染臍帶脫垂)採取防治措施。一般破膜後常於24小時內臨產,不論孕齡大小,均不宜阻止產程進展。先露高浮的孕婦,破膜後應臥床休息,抬高床腳,使頭低臀高,以防臍帶脫垂,尤其是臀位和雙胎產婦,更應如此。保持外陰清潔,破膜超過12小時者,應給予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孕齡>36周,超過24小時未臨產者,胎膜、胎盤感染或圍產兒病率及死亡率均相應增加,為減少感染機會,防止母兒併發症,應積極引產。若<36周,未臨產,胎兒未成熟,而孕婦要求保胎者,可在積極監護和預防感染的前提下,絕對臥床休息,給予宮縮抑制劑,繼續妊娠,爭取得到促胎肺成熟和促宮頸成熟的時機,有利於圍產兒的預後。如出現羊膜炎的體征(母、胎心率加速,胎心可達160bpm,子宮壓痛、有宮縮、羊水臭、陰道有膿性分泌物排出,白細胞計數可達15×109/L以上,C反應蛋白>2mg/dl。)應立即引產,必要時剖宮產。對胎位不正、頭盆不稱、骨盆狹窄以及其它產科併發症者,應根據情況作相應處理。

參考

32 分娩併發症 | 臍帶脫垂 32
關於「婦產科學/胎膜早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