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微生物學/肉毒梭菌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微生物學》 >> 厭氧性細菌 >> 厭氧芽胞桿菌 >> 肉毒梭菌 |
醫學微生物學 |
|
肉毒棱菌(Cl.botulinum)為腐物寄生菌,廣泛分布於土壤和動物糞便中。革蘭氏陽性粗大桿菌。單獨或成雙排列,有時可見短鏈狀。有周身鞭毛,無莢膜。芽胞橢圓形,大於菌體,位於次極端,使菌體似網球拍狀,芽胞抵抗力甚強。嚴格厭氧,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形成直徑3~5mm不規則的菌落,血液瓊脂平板上有β溶血。能消化肉渣,使之變黑,有腐敗惡臭。分解葡萄糖、麥芽糖及果糖,產酸產氣。液化明膠,產生HzS,不形成吲哚。
肉毒梭菌的外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最強的一種,它比氰化鉀毒力還大一萬倍,人服0.1微克即可致命,純化的肉毒毒素1mg能殺死2億隻小鼠。與典型的外毒素不同,並非由生活的細菌釋放,而是在細菌細胞內產生無毒的前體毒素,待細菌死亡自溶後游離出來,經腸道中的胰蛋白酶或細菌產生的蛋白激酶作用後方具有毒性,且能抵抗胃酸和消化酶的破壞。根據毒素抗原性不同,可分為A~G個型。其中主要引起人類食物中毒的為A、B、E型。各型之間抗原性不同,其毒性只能被相應的抗毒素所中和。內毒毒素是一種嗜神經毒素,經腸道吸收後進入血液,作用於腦神經核、神經接頭處以及植物神經末梢,阻止乙醯膽鹼的釋放。妨礙神經衝動的傳導而引起肌肉松馳性麻痹。肉毒中毒的發生,主要由於豆類、肉類、臘腸及罐頭食品等被肉毒梭菌或芽胞污染,在厭氧條件下繁殖產生外毒素,被人食入所引起。表現為全身無力、視力模糊不清、吞咽及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毒素不直接刺激腸粘膜,故無明顯的消化道症状。
嬰兒肉毒病是由於嬰兒腸道內缺乏能拮抗肉毒梭菌的正常菌群,食用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食品後,芽胞在這情況下定居於盲腸,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的感染性中毒。表現為便秘、吮乳無力、吞咽困難,眼瞼下垂,全身磯張力減退。嚴重者因呼吸肌麻痹而造成嬰兒猝死。主要見於一歲以下兒童。
診斷的依據主要是檢測毒素,標本為食品、病人糞便或血清,用已知抗肉毒血清在小白鼠體內作中和試驗,或用反向間接血凝試驗。
預防的原則是加強食品衛生的管理,多價抗毒素血清可作緊急預防和治療。
參看
產生莢膜梭菌 | 無芽胞厭氧菌 |
關於「醫學微生物學/肉毒梭菌」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