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飲食/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飲食營養學》 >> 理血類 >> 活血類食物 >> 酒
中醫飲食營養學

中醫飲食營養學目錄

【基原】為米、麥、高粱等和曲釀成的一種飲料。

性味歸經】甘、苦、辛,溫。入心、肝、肺、胃經。

【功效】通血脈,禦寒氣,行藥勢。

【應用】

1.燒酒溫飲。(《本草綱目》)

2.寒濕泄瀉,小便清者:頭燒酒飲之。

【使用注意】

陰虛失血濕熱甚者忌飲。孕婦不宜飲過量酒。

【現代研究】

酒含有乙醇,此外有高級醇類、脂肪酸類、酯類、醛類及葡萄糖麥芽糖糊精

【按語】

中醫用酒治病,歷史悠久。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藥品之一。以陳酒為上品。習慣上浸藥酒多用燒酒,將各種性質的中藥單味或復方放入酒中浸制,借酒的辛溫行散、活血行氣之性,以增強藥力,便於藥力迅速到達全身經脈。酒也是一種常用的調味品,在烹調時應用,以除腥穢。

【參考文獻】

1.《醫林纂要》:「散水,和血,行氣,助腎興陽,發汗。」

2.《本草綱目》:「米酒,解馬肉桐油毒,熱飲之甚良;老酒,和血養氣,暖胃辟寒;燒酒,消冷寒氣,燥濕痰,開鬱結,止水泄,治霍亂瘧疾,噎嗝,心腹冷痛,陰毒欲死,殺蟲辟瘴,利小便,堅大便,療赤目腫痛。」

參看

32  | 止血類食物 32
關於「中醫飲食/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