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六腑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基礎理論》 >> 臟象 >> 六腑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目錄

六腑,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它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傳化物」,其生理特點是「瀉而不藏」,「實而不能滿」。飲食物入口,通過食 道入胃,經胃的腐熟,下傳於小腸,經小腸的分清泌濁,其清者(精微、津液)由脾吸收,轉輸於肺,而布散全身,以供臟腑經絡生命活動之需要;其濁者(糟粕) 下達於大腸,經大腸的傳導,形成大便排出體外;而廢液則經腎之氣化而形成尿液,滲入膀胱,排出體外。飲食物在消化吸收排泄過程中,須通過消化道的七個要 沖,即「七沖門」,意為七個衝要門戶,「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故曰七沖門也」 (《難經.四十四難》)。

六腑的生理特性是受盛和傳化水谷,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谷 人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素問.五臟別論》)。每一腑都必須適時排空其內容物,才能保持六腑通暢,功能協調,故有「六腑以通為用,以 降為順』』之說。突出強調「通」、「降」二字,若通和降的太過與不及,均屬於病態。

參考

32 腎(附:命門) |  32
關於「中醫基礎/六腑」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