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切診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兒科學》 >> 兒科臨證概要 >> 兒科診法概要 >> 兒科四診應用 >> 切診 |
中醫兒科學 |
|
切診是醫生用手指切按患者體表以診察疾病的方法。切診包括按診和脈診兩部分,都應在儘可能使患兒安靜的狀態下進行。
1.按診按診包括按壓和觸摸頭囟、頸腋、四肢、皮膚、胸腹等。
(1)按頭囟小兒囟門逾期不閉,是腎氣不充,發育欠佳;囟門不能應期閉合,反而開大,頭縫開解,是為解顱。囟門凹陷,名曰「囟陷」,常為津液虧損,陰傷欲竭;囟門高凸,名曰「囟填」,常為邪熱熾盛,肝火上炎。
(2)按頸腋頦下頸項腋部觸及小結節,質稍硬不粘連,是為骨核。若頭面口咽有炎症感染,骨核觸痛,屬痰熱壅結之骨核腫痛;連珠成串,質地較硬,推之不易移動者,可能為痰核內結之瘰癧。
(3)按四肢四肢厥冷,多屬陽虛;尺膚灼熱,多屬熱證。四肢攣急抽掣,屬於驚風;四肢細弱無力,屬於痿證。
(4)按皮膚了解寒、熱、出汗情況。膚冷多汗,為陽氣不足;膚熱無汗,為熱盛表束;手足心灼熱,為陰虛內熱。肌膚腫脹,按之隨手而起,屬陽水水腫;肌膚腫脹,按之凹陷難起,屬陰水水腫。
(5)按胸腹胸骨前突為雞胸,胸椎後突為龜背,胸骨兩側肋骨前端突出稱串珠,胸廓在膈部內凹肋緣處外翻稱胸肋溝,均因先天不足、後天調養失宜產生。
小兒腹部應當柔軟溫和,不脹不痛。左脅肋下按及痞塊,屬脾腫大;右脅肋下按及痞塊,明顯增大,屬肝腫大。腹痛喜按,按之痛減者,多屬虛屬寒;腹痛拒按,按之痛劇者,多屬實屬熱。腹部觸及包塊,在左下腹如臘腸狀者常為糞塊;在右下腹如圓團狀者常為腸癰;大腹觸及包塊推之不散者常為腸結;大腹觸及包塊按摩可散者常為蟲瘕。腹部脹滿,叩之如鼓者為氣脹;叩之音濁,隨體位移動者為水臌。
2.脈診小兒脈診,一般用於3歲以上兒童。小兒寸口脈位短,切脈時可以用「一指定三關」法,即以醫生右手的食指或拇指一指指腹按於患兒寸口部切脈。
正常小兒脈象平和,較成人細軟而快。年齡越小,脈搏越快。若按成人正常呼吸定息計算,初生嬰兒一息7-8至,1—3歲-7至,4-7歲約6至,8-13歲約5至。若因活動,啼哭等而使脈搏加快,不可認作病態。
小兒病理脈象分類,一般比成人簡化。兒科基本脈象,分浮、沉、遲、數、有力、無力六種。浮脈主表證,沉脈主里證,遲脈主寒證,數脈主熱證,有力主實證,無力主虛證。6種脈象可以兼見,如浮數主外感風熱,沉遲主陽氣虛弱,脈數有力主實熱證,脈數無力主虛熱證等。當然,除以上6種脈象之外,其他脈象在兒科也可見到,如滑脈見於熱盛、痰濕、食滯,洪脈見於氣分熱盛,結脈見於氣血虧虛或寒凝瘀滯,代脈見於氣血虛衰,弦脈見於驚風、腹痛、痰飲積滯等。
參看
問診 | 常用辨證方法 |
關於「中醫兒科/切診」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