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趾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4kv.jpg

學名 Commelina communis L.屬鴨跖草科春季一年生雜草。別名蘭花草、竹葉草等。分布在雲南、甘肅以東的南、北各省區,是北部各省重要的春季一年生雜草,在廣東等南方各省則是多年生雜草。主要為害小麥大豆、玉米、蔬菜等農作物。

形態特徵 鴨跖草僅上部直立或斜伸,莖圓柱形,長約30一50cm,莖下部匍匐生根。葉互生,無柄,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第一片葉長1.5一2cm,有弧形脈,葉較肥厚,表面有光澤,葉基部下延成鞘,具紫紅色條紋,鞘口有緣毛。小花每3—4朵一簇,由一綠色心形摺疊苞片包被,著生在小枝頂端或葉腋處。花被6片,外輪3片,較小,膜質,內輪3片,中前方一片白色,後方兩片藍色,鮮艷。茹果橢圓形,2室,有種子4粒。種子土褐色至深褐色,表面凹凸不平。靠種子繁殖。

生態特點 黑龍江5月上中旬出苗,6月始花,7月中旬種子成熟,發芽適溫15—20℃,土層內出苗深度0-3cm,埋在土壤深層的種子5年後仍能發芽。

鴨趾草科一年生草本鴨趾草的乾燥地上部分。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夏秋二季採收。鮮用或晒乾。

性味歸經】甘、苦、寒。歸肺、胃、膀胱經。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利水

【臨床應用】

1.用於熱病。本品功能清熱瀉火。有較強的退熱作用。外感發熱或熱病高熱,均可應用,可配金銀花薄荷等同用,以加強疏散風熱之功,或配石膏知母蘆根等,以加強清熱瀉火作用。

2.用於咽痛瘡瘍毒蛇咬傷。本品有清熱解毒之效。治咽喉腫痛,配大葉靑,蒲公英等同用;治瘡瘍腫毒,常以紫花地丁野菊花配伍煎服,或以鮮品搗爛外敷;治毒蛇咬傷,常以半邊蓮等配伍,搗爛外敷或煎水內服。

3.用於水腫熱淋。本品能清熱利尿。治水腫有熱兼表證者,可與浮萍白茅根等同用;治膀胱濕熱,小便淋瀝澀痛,常與車前草木通淡竹葉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鮮品用量加倍,外用適量。

【性能特點】本品性味甘苦寒,入肺,胃,膀胱經。既善清熱瀉火,為治外感或熱病高熱常用。又能清熱解毒,治瘡癰、毒蛇咬傷,內服外用均能取效。尚可清熱利尿,治水腫、熱淋。

關於「鴨趾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