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學/骨折晚期合併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骨科學》 >> 骨折總論 >> 骨折合並症及治療 >> 骨折晚期合併症
骨科學

骨科學目錄

(一)一般的合併症

1.腎結石  長期臥床可引起全身骨骼廢用性脫鈣,尿中排鈣量增加,可引起腎結石及泌尿系感染。應注意早期活動,多飲水,以防止其形成。

2.壓瘡  多由於長期臥床,自己不能翻身或石膏壓迫引起。脊柱骨折合併截癱時更易發生。壓瘡的發生與否是評價醫療作風與醫護質量的指標之一。壓瘡的預防方法在於勤檢查,勤翻身,勤按摩和保持局部清潔、乾燥。

(二)局部的合併症

1.關節僵硬骨質脫鈣,長期固定可引起關節僵硬,骨質脫鈣和肌肉萎縮,造成肢體功能嚴重障礙。應注意採取「動」、「靜」結合的療法。如用石膏固定,去固定後應加強活動關節,恢復功能。

2.骨化性肌炎骨折骨膜被撒裂移位,其下有血腫形成,機化肉芽組織,然後骨化,並非因肌肉創傷形成骨質。因此又稱損傷性骨化。X線照片上相當於肌肉位置顯示骨化陰影。

骨化性肌炎肘部最為多見,如肱骨髁上骨折肘關節脫位。肘部損傷後如活動過早,尤其是被動活動,血腫擴散,形成廣泛的骨膜下血腫骨化,終致關節僵硬。因此,肘部傷後,禁忌被動活動。股四頭肌髕骨上附麗撒脫處及髖關節周圍均可發生骨化性肌炎。關節脫位後若複位過遲,創傷較大,亦可發生。預防方法是早期複位,避免早期活動。如骨化已成熟,對肢體功能影響嚴重,在骨化範圍已局限緻密時,可考慮切除骨化部分,以改進關節的活動度。

3.骨無菌性壞死  又稱骨缺血性壞死,即骨折後因循環不足引起骨質壞死,如腕舟狀骨骨折舟狀骨壞死,股骨頸骨折後股骨頭壞死及距骨骨折距骨體壞死等。處理方法是早期複位,固定較長時間,在骨壞死現象消失前不負重。若無菌壞死不能治癒,應考慮手術,如腕舟骨壞死可考慮關節融合。如股骨頭壞死,可考慮作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人工關節節置換術或關節融合術;距骨體壞可考慮作踝關節距下關節融合術。

4.畸形連接和生長畸形 骨折對位不食,有重疊及成角畸形,如不糾正,將發生畸形連接。預防的方法是爭取早期複位。如畸形過大,影響功能,可手術糾正畸形,重新對位固定。

骨骺損傷後,由於骨骺生長的速度不同而出現畸形,如股骨下端骨骺端損傷後,可出現膝內翻膝外翻畸形。預防的方法,在於正確對位和良好固定。畸形發生後,如影響功能較大,可考慮手術糾正。

5.骨折延遲連接和骨不連接在應癒合的時間內尚無癒合稱為延遲連接。繼續固定並加強功能鍛煉,可望癒合。因固定不當,骨折局部經常活動,長時間後骨折修復活動停止,骨折端平滑,骨折間隙變寬,骨折端硬化成假關節骨髓腔閉塞,叫做不連接;活動時雖然不痛,但肢體功能喪失。治療的方法是:部分切除硬化骨質,鑽通髓腔,植骨及內固定。如骨缺損較多,可採用帶血管骨移植修復。

預防延遲連接和不連接的措施:

(1)早期適當複位及固定,經常進行功能鍛煉,促進循環,加速骨癒合。循環不佳的骨折,如腕舟狀骨骨折,固定的時間要夠長直至癒合。

(2)勿過度牽引,如股骨骨折,應隨時檢查肢體的長度,及時適當增減牽引的重量。

(3)骨折間嵌入軟組織,需要及時手術治療。

(4)預防和控制感染

(5)不作不必要的手術複位,必須手術時,要盡量少剝離骨膜,術中不去除與軟組織有聯繫的骨塊和較大的游離骨塊,避免發生骨缺損。

(6)注意全身健康情況。

32 骨折早期合併症 | 上肢骨折 32
關於「骨科學/骨折晚期合併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