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腦卒中和冠心病的預防和控制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預防醫學》 >> 心、腦血管疾病防制 >> 腦卒中和冠心病的預防和控制
預防醫學

預防醫學目錄

從國外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經驗證明:防止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和發展,長期性策略首先應著眼於防止群體的危險因素水平的上升,開展第一級預防,即針對主要病因著手預防,主要包括:(1)群體策略,除考慮社會經濟因素外,也要重視改變人群中的不良行為因素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因素等,通過加強健康教育,提高人信自身的保健能力,以控制群體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水平,這是一治本之法;(2)高危人群策略,主要對有特殊危險性的個體採取預防措施。第二級預防重點在避免複發和防止病情發展。工作重點如下:

目錄

一、人群高血壓的防治

(一)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第一級預防的重要環節,尤其是與生活方式有密切聯繫的心、腦血管這一類的疾病,通過健康教育在改變知識結構和信念的基礎上,進而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顯得格外重要。與心、腦血管疾病有關的病理變化及危險因素起源於生命早期,因此可利用兒童具有可塑性強,容易形成動力定型的生理特點,將預防成人期疾病列為學校健康教育的內容是很必要的。實踐證明,在童年期減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最終降低成人期上述疾病的發病率是完全可行的。故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健康教育應以全人群為對象,而針對不同人群的特徵,有重點的進行,提高疾病防治的衛生知識普及率,以降低人群中主要危險因素水平。

(二)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干預與控制

國內外群體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經驗證明:降低人群血壓水平,對預防心、腦血管病具有重要意義,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同時,心須有計劃地在人群中重點進行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的防治。

1.限制鹽攝入量 鹽攝入量較高的地區,高血壓患病率也高。臨床試驗表明,限制高血壓病人的鹽攝入量,可明顯降低一部分人的血壓。據WHO資料,人群中每日食鹽平均減少5g,則舒張壓平均下降0.532kPa(4mmHg),在限鹽的同時增加膳食鉀的量,降低鈉/鉀比值,使<2~3,食鹽每日以3~5g為宜,是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措施之一。

2.勸阻吸煙和限制飲酒 為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最好不抽煙、不飲酒、冠狀動脈主動脈硬化症在吸煙者比非吸煙者嚴重廣泛,且病變的程度與吸煙量有密切關係。有酗酒習慣的人要戒酒,或減少飲酒量,每天飲酒量不宜超過一兩白酒,以防血清脂蛋白增多。

3.加強體育鍛煉 經常性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對控制體重、增強心血管的功能、減輕體重均有極大好處。

4.膳食預防 合理膳食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根據WHO專家委員會的推薦,宜採用預防性食譜,預防性食譜的基本原則為:

(1)避免體重過重,如有超重,應減少能量攝入及增加能量消耗。

(2)使碳水化合物和「天然形成」的糖類的攝入,佔總能量攝入量的48%。

(3)控制精製糖或經過加工的糖類的攝入,使僅佔總能量攝入量的10%。

(4)控制總脂肪攝入量,使佔總能量的30%。

(5)控制飽和脂肪酸攝入量,使佔總能量的10%,使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平衡,各佔總能量攝入量的10%。

(6)控制膽固醇的攝入至每天300mg。

(7)控制鹽的攝入至每天5g,以減少鈉的攝入。

上述內容可基本歸納為「忌煙酒,少食鹽,合理膳食,加強鍛煉。」具體應該注意下列幾點:

(1)以素食為主,宜多食豆類及其製品,不僅蛋白質含量多且質量高。豆油不飽和脂肪酸多,還含有卵磷脂,有利於膽固醇的運轉。

(2)少量多餐,以易於消化和清淡的食物為主,且以早、中餐為主,避免晚餐過飽。

(3)適量飲用茶水,可以利尿,且其中茶鹼鞣酸可以吸附脂肪及具收斂作用,減少脂肪的收。

(4)以豆類或含硫胺基酸高的蛋白質為主,使其佔總熱量約15%左右,以降低血壓和減少腦卒中發生的機會。

(5)蔬菜、水果是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不的良好來源,還有利於降低體重。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從兒童期就注意合理膳食。

二、人群監測

(一)建立完善的信息監測系統

要開展人群中心腦血管的防治,首先應重視建立完善的信息監測系統,建立發病、死亡和危險因素數據的信息網路。

(二)早期發現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篩檢

臨床實驗表明,通過對高血壓的檢查與治療,可以降低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1.高血壓是一種隱匿性疾病,因為常無症状,許多患者不去就醫,因此測量血壓作為健康檢查時的常規,以早期發現高血壓。有的專家提出,舒張壓低於11kPa(85mmHg)及收縮壓在19kPa(140mmHg)以下的人,至少每兩年測量一次血壓;而舒張壓在11kPa(85mmHg)以上者,則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壓。有高血壓者要經常地測量血壓。

2.為早期發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美國心臟協會(AHA)建議,在20歲時可做基線心電圖,血壓正常的人,在40歲到60歲再進行複查。運動後的心電圖比靜止時的心電圖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據一持續13年的研究表明,有5%~46%的人運動後ST段下降者發展為冠狀動脈疾病,如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為早期篩檢出無症状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AHA建議在下列情況下對年齡超過40歲的人進行運動後心電圖檢查;(1)影響公共安全的職業(如飛行員、消防員、警察、公共汽車或卡車駕駛員、火車司機);(2)有兩個以上心臟病危險因素[如血清膽固醇超過6.20mmol/L(240mg/100ml),血壓超過21/21kPa(160/90mmHg)、吸煙、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發生在55歲前的家族史];(3)久坐作業者進行劇烈運動的人。但為盡量減少心電圖假陽性結果及對身體、心理和經濟的影響,應重點放在高危人群中進行。

高血清膽固醇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故血清膽固醇的檢查也可選作為篩檢指標,對2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隔5年進行常規的非空腹血清膽固醇檢查的建議已得到美國國家膽固醇協調委員會的認可。

美國兒科研究院建議對有高脂血症或早期心肌梗塞家族史的2歲以上兒童進行高血膽固醇的檢查。

對腦卒中高危的人群,需建立健康檔案,進行定期檢查,並實施強化健康教育及提供有關戒煙、有規律身體鍛煉及減少飲食中脂肪攝入方面的諮詢,以期降低各項危險因素的水平。

(三)加強病人的計劃管理

對就診或體檢中發現的臨界和確診高血壓患者應列為管理對象,對患者進行完善的計劃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心腦並發及進而降低腦卒中、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對臨界高血壓者,定期血壓隨訪,以掌握血壓的動態變化;對確診高血壓患者,根據血壓情況,進行臨床隨訪,設立家庭病床、專科門診或住院治療。抗高血壓治療的效果在臨床研究中已得到證實,系統的治療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多數病例需終身服藥,而有的患者由於不了解高血壓及其控制而不定期服藥。對惡性高血壓病人,治療效益是很明顯的。治療可使5年生存率從0%增加到75%。治療中度高血壓的效益(舒張壓在14kPa即104mmHg以上)也很明顯。有學者選擇舒張壓12~14kPa(90~104mmHg)範圍的11000例輕度高血壓者進行隨機對照試驗,分成實驗及對照兩組。實驗組進行標準藥物治療,而對照組採取社區衛生保健措施。實驗組5年死亡率下降17%,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又實驗組腦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死亡也顯著下降。臨床實驗也證明當人群舒張壓降低0.8~1.0kPa(6~8mmHg)時,可以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病率25%及腦卒中發病率50%。

32 腦卒中的分布和危險因素 | 惡性腫瘤防制 32
關於「預防醫學/腦卒中和冠心病的預防和控制」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