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骨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跖骨骨折  

目錄

疾病分類

骨與創傷科  

疾病概述

跖骨由五個長骨構成。跖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臨床常見,有跖骨幹骨折,第5跖骨基底骨折,跖骨頸骨折疲勞骨折。跖骨骨折是常見骨折,多因重物打擊足背、輾壓及足內翻扭傷引起。骨折可分為橫斷型、斜面型及粉碎型。由於跖骨相互支持,骨折段移位多不明顯,若為跖骨頸骨折,一旦有移位,則向一側傾斜。骨折後足背腫脹明顯,皮下有瘀血斑,有局限性壓痛及骨擦音等。  

疾病描述

在足的5個跖骨中,第1跖骨最粗大,發生骨折的機會較少,2-4跖骨發生骨折機會最大,第5跖骨基底由於是松質骨,常因腓骨短肌猛烈收縮而發生骨折,臨床上也見到有人因為下樓梯不小心而使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在大多數情況下,跖骨骨折為直接暴力引起,如重物打擊,車輪碾壓等,少數情況下,由長期慢性損傷(如長跑、行軍)致第2或第3跖骨幹發生疲勞骨折。  

症状體征

受傷後足部疼痛,腫脹、皮下淤斑,足部短縮畸形,不能行走,檢查可發現骨折部局限性壓痛,有縱向扣擊痛,前足的正位、側位及斜位X線拍片可準確判斷骨折的部位,類型和移位情況。  

疾病病因

在足的5個跖骨中,第1跖骨最粗大,發生骨折的機會較少,2-4跖骨發生骨折機會最大,第5跖骨基底由於是松質骨,常因腓骨短肌猛烈收縮而發生骨折。在大多數情況下,跖骨骨折為直接暴力引起,如重物打擊,車輪碾壓等,少數情況下,由長期慢性損傷(如長跑、行軍)致第2或第3跖骨幹發生疲勞骨折。  

病理生理

在足的5個跖骨中,第1跖骨最粗大,發生骨折的機會較少,2-4跖骨發生骨折機會最大,第5跖骨基底由於是松質骨,常因腓骨短肌猛烈收縮而發生骨折。在大多數情況下,跖骨骨折為直接暴力引起,如重物打擊,車輪碾壓等,少數情況下,由長期慢性損傷(如長跑、行軍)致第2或第3跖骨幹發生疲勞骨折,跖骨骨折可發生在跖骨基底部,跖骨幹和跖骨頸部,跖骨基底骨折後,遠折端常向下、後移位,可壓迫或損傷足底動脈弓,若足背動脈也有損傷或代償不完全時,可發生前足壞死,跖骨幹骨折因暴力作用的大小、方向不同,可出現橫形、斜形、粉碎性骨折,2-4的單一跖骨幹骨折常少有明顯移位,跖骨頸骨折後,骨折遠端常向下、後移位,使跖骨頭下垂,影響足的正常負重,會出現疼痛。  

診斷檢查

受傷後足部疼痛,腫脹、皮下淤斑,足部短縮畸形,不能行走,檢查可發現骨折部局限性壓痛,有縱向扣擊痛,前足的正位、側位及斜位X線拍片可準確判斷骨折的部位,類型和移位情況。  

治療方案

第2-4跖骨基底骨折常有向下、向後移位,並可導致前足血循環障礙,傷後應緊急手法複位,石膏外固定,若手法複位失敗,經跖骨頭下方打入髓內針,通過骨針端直到跗骨內固定。單純的第5跖骨基底骨折在足外翻位用繃帶固定或石膏固定4-6周後即可進行功能鍛煉。

無移位的單一跖骨幹骨折不需特殊治療,休息3-4周即可下地活動,有移位的多個跖骨幹骨折現實行手法複位,若不成功則行切開複位,經跖骨頭下方打入髓內針固定4-6周。

有移位的頸骨折先試行手法複位,成功後用石膏托固定,在石膏硬固之前,要仔細塑性,才能使骨折端固定良好。若手法複位失敗,作切開複位,交叉鋼針內固定,4-6周後可拔除鋼針。骨癒合牢固後負重行走。  

疾病預防

避免創傷。  

用藥安全

如有傷口,應清潔傷口,防止感染。適當休息,早期用足弓支持,膠布固定包紮或石膏固定約3周,可防止過多骨痂形成。以後可用足弓墊(橫弓及縱弓墊),分散重力,至症状消失。癒合後無後患。

參考

健康問答網關於跖骨骨折的相關提問

關於「跖骨骨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