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營養缺乏病的表現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營養學》 >> 營養缺乏病引言 >> 營養缺乏病的表現
臨床營養學

臨床營養學目錄

營養缺乏病的發病過程是緩慢的,按其程度和時間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及急性、亞急性和慢性。其病理變化則經歷了儲存不足、生化病變、功能變化和形態改變四個階段,到了形態改變階段,往往會形成一些不可逆的病變,從而使病程再進一步惡化。在功能變化階段以前,患者主訴或體檢不易發現明顯的異常,因此屬於亞臨床缺乏。近年來由於檢驗方法的進步,許多亞臨床缺乏都可用實驗室手段加以證實,從而對營養缺乏病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所謂生化病變也從營養素及其代謝物生理體液中含量發展到包括生化功能反應在內的變化。由於營養素的生化功能不斷地被發現,因此亞臨床缺乏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作用已超出營養缺乏病本身的範疇,而擴大到了其它疾病的輔助治療方面。已有許多人在積極進行探索這方面的問題。

營養缺乏病的臨床表現與人體對營養需要量的適應性有關。長期處於低營養供給水平,人體對營養素的需要可產生適應性,即可以降低需要量和延遲缺乏症状的出現。反之,如長期處於高營養供給水平,則一旦降低,雖未達到最低需要量之下,亦易於出現缺乏。這是反對使用過高劑量維生素的理由之一。在多數的綜合性營養缺乏中,亦易於出現缺乏。這是反對使用過高劑量維生素的理由之一。在多數的綜合性營養缺乏中,蛋白質熱能缺乏是主要的表現,此時因代謝緩慢,維生素的需要也相對減少,缺乏症状並不明顯。如果蛋白質熱能的供給達到需要,缺乏消失,則由於代謝恢復正常,維生素的需要須相應增加,否則即可出現維生素缺乏症狀。因而在判斷營養缺乏病的臨床表現時,須注意到綜合性和適應性的特點。

各種營養缺乏病的表現將於以後各章分述之。本章是從總的方面概括。幾種營養缺乏病的主要檢查方法都是據此而建立的。

9.2.1 生長發育不良

不論嬰幼兒或學齡前兒童或青少年,營養缺乏病的綜合表現都影響到生長發育,孕婦則影響到胎兒的生長發育。這種影響是從體力和智力兩個方面發生作用。營養和體能的關係,營養和腦的發育的關係是當今國際上研究的重要課題。

9.2.2 代謝調節異常

營養缺乏所致的生物活性物質功能和合成降低影響到整個代謝的調節。如體內的重要的酶類激素都是由各種營養素組成,或其生理功用都需要某些營養素促進。正常人體構成恆定的內環境,各種物質代謝保持著平衡。營養缺乏病打破了這一恆定的內環境,異常的代謝反應成為許多臨床表現的內在原因。

9.2.3 抗感染能力下降

人體在營養缺乏時對感染的抵抗能力明顯降低,已證明許多營養素都和人體免疫機能有關,有的是細胞免疫,有的是體液免疫。在第三世界,營養不良和感染成為相互影響的因素,形成了惡性循環。

9.2.4 組織的再生和恢復延緩

營養缺乏時代謝率下降,蛋白質合成率減低,組織的再生和其功能的恢復明顯延緩。手術後的創面癒合、綜合治療後的康復時間都反應出營養缺乏的程度與組織再生和恢復的能力。

9.2.5 合併症較易發生,死亡率增加

營養缺乏作為原發性疾病的臨床表現之一,也是預測合併症和死亡率的一個指標。營養缺乏如果不及時糾正,必將導致許多合併症發生,使原發性疾病更加嚴重而難於治療。患者對治療措施的反應能力下降,使死亡更為迅速。

32 營養缺乏病的病因 | 營養缺乏病的診斷 32
關於「營養學/營養缺乏病的表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