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酸脹及無力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脊柱棘突間有深在性脹痛,以下腰部酸脹無力為多發症狀。棘間韌帶損傷(ligamentitis interinale)是由於脊柱突然過度扭轉牽拉而引起的損傷,在臨床上易和棘上韌帶損傷相混淆。

目錄

腰部酸脹及無力的原因

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均有限制脊柱過度前屈和扭轉的作用。通過肌電圖觀察,當脊柱向前彎曲到一定程度後,骶棘肌完全鬆弛,而由韌帶維持脊柱姿勢。腰4、5和腰51之間基本上由棘間韌帶維持姿勢。當極度彎腰時,腰5骶1承受的張力比其它部位大得多。尤其在伸直上身彎腰時,骨盆將被拉緊的繩肌固定在旋後位,棘間韌帶將遭受高度拉伸力。當這種拉力持續作用時,可使棘間韌帶受到慢性損傷。如在水池邊站立彎腰洗衣持續一段時間後,當腰伸直時,即可感到腰骶間疼痛,此時需以手捶擊幾下才能緩解。如在極度彎腰情況下受到打擊,則韌帶易於斷裂。據統計,腰5骶1棘間韌帶損傷為全部棘間韌帶病變的926%。棘間韌帶損傷又可因腰椎滑脫、錯位或過度扭轉等因素而造成。因椎骨移位或扭轉時,棘間也隨之移位。棘間韌帶也因此受到移位的拉力。患者傷後常隱痛不適,害怕轉身或彎腰。另據報導,棘間韌帶損傷又可因腰部勞損或患腰椎間盤突出症而加重。

病理改變是纖維斷裂、壞死、脂肪變及鈣化等。急性損傷以中間部分的纖維斷裂最明顯。慢性損傷則以淺層的起止部纖維變性為主要表現。

腰部酸脹及無力的診斷

臨床表現

脊柱棘突間有深在性脹痛,以下腰部酸脹無力為多發症狀;但其疼痛不象棘上韌帶損傷後那麼明顯。有時患者感到「腰部有斷裂的感覺」。可伴有骶棘肌緊張、僵直和運動限制。嚴重時甚至無法彎腰工作。行走時,脊柱呈僵硬態,臥床時多取脊柱伸直位側臥。

查體:患者坐位前屈時,棘間深壓痛是主要體征棘間韌帶造影可幫助診斷。

【診斷依據】

1病史:大部分有長期彎腰工作或搬重物突然旋轉扭傷及反覆扭腰史。

2症状:患者感腰部深在性脹痛,痛重者可擴散至下骶部或臀部。

3體征:脊柱伸屈活動時疼痛加重不明顯,但旋轉活動時疼痛明顯加重。棘間壓痛不明顯或僅有深在性輕壓痛。

腰部酸脹及無力的鑒別診斷

勞累時腰部酸痛或脹痛腰部酸痛或脹痛是由腰肌勞損疾病引起的,在勞累時酸痛或脹痛會加重。是腰肌勞損的一種臨床表現。慢性腰肌勞損,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發病因素較多,主要症状是腰部酸痛,日間勞累加重,休息後可減輕,日積月累,可使肌纖維變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疤痕纖維索條或粘連,遺留長期慢性腰背痛。治療上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如各種非手術療法無效者,可施行手術治療。

腰部鈍痛:腰或腰疼痛,反覆發作,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時輕時重,纏綿不愈。疼痛的性質多為鈍痛,可局限於一個部位,也可散布整個背部

腰背酸痛:以腰部、背部、肩部、腿部的放射性疼痛、酸痛、擠壓痛、咳嗽痛、牽拉痛等為主,輕則影響正常生活,重則損害健康,嚴重者可喪失勞動能力。診斷以患者的自覺症状為主,輔以影像學檢查。

【臨床表現】

脊柱棘突間有深在性脹痛,以下腰部酸脹無力為多發症狀;但其疼痛不象棘上韌帶損傷後那麼明顯。有時患者感到「腰部有斷裂的感覺」。可伴有骶棘肌緊張、僵直和運動限制。嚴重時甚至無法彎腰工作。行走時,脊柱呈僵硬態,臥床時多取脊柱伸直位側臥。

查體:患者坐位前屈時,棘間深壓痛是主要體征棘間韌帶造影可幫助診斷。

【診斷依據】

1病史:大部分有長期彎腰工作或搬重物突然旋轉扭傷及反覆扭腰史。

2症状:患者感腰骶部深在性脹痛,痛重者可擴散至下骶部或臀部。

3體征:脊柱伸屈活動時疼痛加重不明顯,但旋轉活動時疼痛明顯加重。棘間壓痛不明顯或僅有深在性輕壓痛。

腰部酸脹及無力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治療方法】

一、針刀治療

1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

2定點:確定病變治療點。

3採用平刃或斜刃針刀,刀刃線與脊柱縱軸平行,針體與背平面垂直以進針刀。進刀深度應深達黃韌帶,因過淺難以保證療效,

二、封閉治療

疼痛較重,則可用鎮痛液行局部封閉治療。

三、手法治療

採用手法按揉松解,有助於其代償康復

參看

關於「腰部酸脹及無力」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