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梅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胃梅毒(syphilis of stomach)是由於梅毒螺旋體侵犯胃壁所致,是一種罕見的胃疾病

目錄

胃梅毒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胃梅毒梅毒螺旋體侵犯而引起。

(二)發病機制

病變開始在胃黏膜下層。早期梅毒即可使胃壁受累,但多數為一過性,第二期梅毒胃黏膜病理變化沒有特異性。胃部病變主要是三期梅毒引起,表現為炎性浸潤及形成樹膠樣腫,單發或多發,組織學肉芽腫改變,可見類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巨細胞圍繞的中心性壞死病變。病原體在暗視野下嗜銀染色熒光素標記抗體染色可看到,也可採用免疫接種而發現。炎性浸潤以黏膜下層為主,肌層也可增厚。病變處表面黏膜光滑,色澤較暗。也可在胃壁形成典型的樹膠腫、淺表結節,以後潰破成潰瘍,接觸時有硬結感,形成瘢痕或穿破胃壁。

胃梅毒的症状

症状發展較緩慢,但進行性加重,隨著胃容積縮小和並發潰瘍而明顯。開始多表現為飯後上腹部疼痛或不適。伴有上腹脹、噁心嘔吐消瘦乏力等。因胃瘢痕形成及幽門通過受阻,腹痛和嘔吐加重。有些病人症状類似消化性潰瘍。少數病例腹部體檢可觸及腫塊。

胃梅毒無特異症状,診斷較困難,依據以往疾病史、初期梅毒下疳病史及胃X線檢查、血清抗原反應,有助於確診。胃鏡所見及活組織檢查符合梅毒的病理改變,可確定診斷。經抗梅毒治療後,胃部X線鋇餐造影顯示病變好轉或消失,對診斷亦有幫助。

胃梅毒的診斷

胃梅毒的檢查化驗

血康瓦反應多為陽性。早期胃梅毒時胃酸無明顯變化,晚期可出現胃酸分泌減少。

1.胃X線鋇餐造影 可提示:

(1)砂鍾胃。

(2)瀰漫性胃壁受累,形成皮革胃

(3)胃充盈缺損

(4)胃容積減少而呈管狀狹窄。

(5)多為淺潰瘍,X線檢查不易發現,如為大潰瘍,X線檢查似癌性潰瘍。

2.胃梅毒初期胃鏡檢查可見胃炎性改變,包括胃黏膜充血、糜爛、散在出血點胃竇部可見淺表潰瘍。晚期梅毒出現胃竇狹窄,胃壁蠕動減弱,以及樹膠腫破潰後形成較大不規則的潰瘍,外觀難與癌性潰瘍區別。

胃梅毒的鑒別診斷

胃梅毒有時與胃癌胃潰瘍難以鑒別。但胃梅毒多發生於未經抗梅毒治療的年輕患者,病程較長,體重下降較胃癌緩慢。有時須經活組織檢查或手術後病理檢查方能確診。

胃梅毒的併發症

胃部病變主要為晚期梅毒引起。可在胃壁形成典型的樹膠腫,但並不多見。樹膠腫破潰後可形成潰瘍瘢痕或穿破胃壁。由於瘢痕的形成而致胃變形呈砂鍾狀。

胃梅毒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1.在3個月內凡接觸過傳染性梅毒的性伴應予檢查、確診及治療。

2.早期梅毒在治療期禁止性生活。

胃梅毒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治療可採用青黴素200萬~400萬U,靜點,4小時1次,連續10天,如對青黴素過敏可用紅霉素四環素2g/d,分2次靜點,連續30天。若病變廣泛,幽門不全梗阻,疼痛持續不好轉,營養狀況很差者,可手術治療。

(二)預後

經充分治療的患者,應隨訪2~3年。療後第1年內每3個月複查1次,包括臨床與血清(非螺旋體抗原試驗),以後每半年複查1次。隨訪期間嚴密觀察其血清反應滴度下降與臨床改變情況,如無複發即可終止觀察。

參看

關於「胃梅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