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赫

(重定向自罗伯·柯霍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羅伯特·科赫
Robert Koch
出生 Robert Heinrich Herman Koch
1843年12月11日(1843-12-11)
Flag of Hanover 1837-1866.svgKingdom of Hanover克勞斯塔爾
逝世 1910年5月27日(66歲)
Flagge Großherzogtum Baden (1891–1918).svg巴登大公國巴登-巴登
國籍 德國
研究領域 微生物學
任職於 柏林洪堡大學帝國衛生廳
母校 哥廷根大學
博士導師 Friedrich Gustav Jakob Henle
著名成就 發展細菌學
germ theory柯霍氏法則
發現炭疽桿菌結核桿菌霍亂弧菌
施影響於 Friedrich Loeffler
獲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05年)
簽名

海因里希·赫爾曼·羅伯特·科赫(德語: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1843年12月11日-1910年5月27日),德國醫師兼微生物學家,因發現炭疽桿菌結核桿菌霍亂弧菌而出名,發展出一套用以判斷疾病病原體的依據——柯霍氏法則。對於結核病的研究使科赫於190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視為細菌學之父。

目錄

生平

科赫出生在德國小城克勞斯塔爾,父親為礦業官員,在哥廷根大學師事弗里德里希·古斯塔夫·雅各布·亨勒習醫,於1866年畢業,隨後參與普法戰爭,又在沃爾什滕小鎮擔任區域醫療官,能在有限資源的侷限中儘力運用所學進行研究,他成為細菌學始祖之一,與路易·巴斯德共享盛名。

就在卡西米尔·戴维恩發表炭疽病在牛與牛之間可直接傳染的現象之後,他更加仔細地研究這個疾病,發明了純化血液樣本中的成分,在培養基上處理,他發現由於病原體無法長時間在宿主體外存活,因此炭疽病原會形成一種抵抗力強的內孢子。這些存於土壤中的內孢子,就是造成過去無法解釋之炭疽大流行的罪魁禍首,他終於在1876年發表他的發現,4年後接受獎勵,並因此獲得一份在柏林的帝國健康署工作,1881年,便開始提倡並宣導外科手術工具應該以高熱消毒的措施。這一發現在歷史上同時也紀錄了人類首次發現微生物能夠致病的事實,這隻細菌今日稱為炭疽桿菌。

他在柏林又再次向科學界證明了他在沃爾斯頓時使用的染色和純化技術、細菌培養介質(包括由其妻子協助研發的瓊脂培養基),以及培養皿(德文:Petrischale,紀念其助手Julius Richard Petri)這些技術至今仍廣泛應用於生物研究。之後於1882年3月24日更藉此資源找出結核病的病原結核桿菌,為十九世紀七大死因找到元凶,也因此他所累積的成就能與路易·巴斯德相提並論。

1883年,他在埃及亚历山卓參與一個法國研究小組研究霍亂,終於將造成此種疾病的弧菌分離出來,雖然他日後並未進行實驗證實。但霍亂弧菌其實在1854年已被義大利解剖學家菲利浦·帕西尼分離出來,但由於沼氣致病理論在當時學界較具優勢,他的努力並未獲得世人肯定,而他對外發表時對此並不知情,直到1965年才正式重新病名該細菌為「1854年帕西尼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 Pacini 1854)。

1885年起柏林大學擔任衛生教授,1891年成為新成立的傳染性疾病研究院(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在1904年退休,之後開始環遊世界,更在南非、印度、爪哇等地研究更多疾病。1905年因其對結核病的研究,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但對後世影響更深遠的卻是他提出的一個新的理念,稱為柯霍氏法則,幫助許多疾病研究確認病原體。經過這兩大成就之後,他的研究品質便再無起色,不過旗下門生卻陸續發現白喉傷寒肺炎淋病腦炎痲瘋病淋巴鼠疫破傷風梅毒等疾病的病原體。

1910年5月27日因心肌梗塞死於德國巴登-巴登,享年66歲。[1]

羅伯特·科赫獎章即是為了這位微生物學家而設,紀念他對全世界醫療研究開創性的發現,第一位非德籍的受獎者是英國蘇格蘭地區格拉斯哥的史崔克莱大学任教的Bill Hutchison教授[2]

參考文獻

  1. Robert Koch Institute
  2. Parasitology in Scotland

參見

外部連結

參考來源

關於「科赫」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