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免疫
A+醫學百科 >> 結核免疫 |
結核免疫(immunity in tuberculosis),患結核病時機體的免疫狀態。
結核病是結核桿菌所致的慢性傳染病,具有抗感染免疫的特徵,包括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
目錄 |
先天性免疫
是抗結核的天然抵抗力,由體表和體內防禦系統組成,是非特異性免疫。如體表屏障;呼吸道的纖毛上皮;肺泡巨噬細胞;嗜中性白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殺菌作用等。根據HLA與結核病關聯的研究,發現某些位點多見於結核病人,而同卵雙胎中兩人均患結核的發病率遠高於異卵雙胎。這些事實提示結核易感性(即天然抵抗力低下)是遺傳的,這是發生結核病的一個因素。另一方面,絕大多數人感染結核桿菌後可以終生不發病,其中除社會因素等的影響外,非特異性免疫力亦起一定的作用。
獲得性免疫
機體受結核桿菌免疫原刺激後產生的針對該病原體的抵抗力,是特異性免疫,細胞免疫起決定性作用,體液免疫無重要影響。自然感染結核菌後機體可能有一定的獲得性免疫力,這由R.科赫的實驗得以證實。他給未經過感染的豚鼠注射一定量的結核菌,發現注射局部反應發生較慢但很強烈,甚至形成全身進行性結核病而致死;而給已感染的豚鼠注射結核菌後,局部反應發生快而消退也快,不蔓延至全身,此即「科赫氏現象」。但是,自然感染既有當時立即發病的危險,另一方面,感染後體內存在原發病灶,在某些不良條件影響下,隨時都可能由「內源性復燃」而發生活動性結核病。因此,自然感染是弊(發病)多於利(脆弱的獲得性免疫力),應用卡介苗(BCG)注射而成的獲得性免疫則是利(保護力)勝於弊(卡介苗副作用等)。
卡介苗接種的免疫作用
接種卡介苗後的免疫反應是結核病細胞免疫和一個典型。該菌注入機體後,其免疫反應可分為三個階段:①感染階段。卡介苗進入血液循環,被巨噬細胞吞噬,後者將其加工處理,使之成為能活化淋巴細胞的優良抗原,同時還可將抗原儲存。②反應階段。經巨噬細胞處理後的卡介苗抗原作用於 T淋巴細胞,使其胞膜表面產生與抗原信息起特異性結合反應的受體,這是抗原「識別」,由此使淋巴細胞致敏。在沒有同類抗原再進入體內時,致敏淋巴細胞大多成為免疫記憶細胞而留存。③效應階段。當有毒的結核桿菌入侵機體時,上述淋巴細胞再次受到同類抗原(結核桿菌)的刺激,致敏的T淋巴細胞母細胞化,轉化成可以產生一系列淋巴因子的免疫細胞。與結核免疫關係密切的淋巴因子有巨噬細胞活化因子 (MAF)、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 (MIF)、趨化因子(CF)、淋巴毒素(LT)及轉移因子(TF)等。這些因子使大量單核細胞、巨噬細胞聚集並不斷繁殖,活化的巨噬細胞對結核桿菌的消化殺傷能力顯著增強,由此擴大結核病的細胞免疫效應。
卡介苗接種對避免發生結核病的保護力大約為60~80%,接種後頭 5年的保護力最為明顯。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卡介苗接種列入擴大預防接種規劃中,中國政府規定1990年以縣為單位,初生兒BCG接種率應達85%以上。1991年經抽樣檢查,已經達標。
結核變態反應
是細胞介導的延緩型變態反應(或稱遲髮型超敏反應)的典型,即對已致敏機體注射結核菌素(簡稱結素)的反應。
結素反應的形成分為兩期:①誘發期。對已致敏機體注射結素後,引起大量細胞滲出,其中致敏T淋巴細胞與結素直接接觸並相互作用,經6小時左右,可釋放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免疫物質,即淋巴因子。本期免疫反應由同類抗原(如卡介苗接種或自然感染後)致敏的 T淋巴細胞與結素相互作用而誘發,屬於特異性反應。②效應期。上述一系列淋巴因子中與結素反應有密切關係者為皮膚反應因子(SRF,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利於細胞在局部浸潤,引起皮膚局部炎症)、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MIF,抑制到達結素所在部位的巨噬細胞再移動,使之在局部積聚)、趨化因子(CF,吸引巨噬細胞及多核細胞等趨化移行至抗原所在處)、轉移因子(TF,轉移免疫信息,使正常淋巴細胞轉為致敏的免疫活性細胞)。其他還有促使母細胞化的轉化因子等等。多種淋巴因子的綜合作用,使注射結素部位有大量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浸潤積聚,發育繁殖;經24~48小時,結素反應達到可見的程度;48~72小時為局部反應的頂峰,然後逐漸消退。由於結素反應的形成需要1天或更長時間,故稱為遲緩型變態反應。
結素反應是機體感染結核菌(或同類抗原)後產生的變態反應的表現,因此是區分有無結核感染的指標,亦用於觀察卡介苗接種後的免疫狀態。但結素反應受許多因素、特別是免疫有關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主要有:①致敏T淋巴細胞的數量、體內分布情況和循環效率,與抗原接觸後的增殖速度等。②淋巴因子產生速度及質量。③巨噬細胞數量及功能。④感染後時間長短(感染後3~8周出現變態反應)。⑤非典型分枝桿菌感染情況。⑥受試者的其他免疫狀況及局部血流和皮膚情況。⑦結素效價(和稀釋度、存放時間、容器吸附等有關)。⑧操作技術。
結核菌素的反應有兩種:①陽性反應。小劑量較強反應絕大多數為結核感染,對未接種卡介苗的嬰幼兒可提示活動性結核病。只對大劑量呈陽性而小劑量無反應或呈弱反應者可能為非典型分支桿菌感染所致。②陰性反應。一般情況下, 5單位舊結素皮試陰性常表示未受感染或感染時間短而尚未出現變態反應。但許多可使免疫功能明顯低下的疾病、藥物以及年齡因素等亦可引起假陰性。
結核免疫臨床應用
可用免疫學知識以診治結核病及了解病人抵抗力。主要有三方面:
① 結核病人免疫功能測定。主要測定細胞免疫功能,採用體內法(結核菌素、二硝基氯苯、植物血凝素、白色念珠菌素、鏈道酶、鏈激酶、組織胞漿菌素等皮膚試驗)和體外法(總T細胞和活性T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轉化率、巨噬細胞移動抑制試驗、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測定、白細胞介素測定等)。測定結果表明,活動性結核病人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各型結核病人中以急性血行播散性結核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下尤為顯著;細胞免疫功能減低的程度往往與病情輕重、排菌與否等有關,重症及/或排菌者的細胞免疫功能常有較明顯的降低;經合理治療、病情好轉或治癒的結核病人,其原先低下的細胞免疫功能可以改善,甚至恢復正常值。
結核病人的體液免疫功能常有以下改變:活動性結核病人的B細胞明顯增多。粟粒性結核病人的B細胞增加尤多。一般情況下,病情重的病人,免疫球蛋白增高,其中以IgA、IgG的增加為主。結核病好轉或治療時,B細胞數和IgA、IgG等免疫球蛋白水平逐漸下降,甚至恢復正常。
② 免疫診斷。除常用結素試驗以診斷有無結核感染和嬰幼兒結核病外,單株抗體技術為免疫診斷提供有希望的前景。報導最多的結核病血清學診斷是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ELISA)檢測抗結核菌抗原的抗體(測IgG者最多)。已試用的抗原有結核菌濾液或提取物、卡介苗、結核菌純蛋白衍化物(PPD-S、PPD RT-23等)、抗原5、抗原6、胞漿膜抗原等。被檢標本除血清外,已擴大到胸、腹腔積液。此外,用ELISA方法檢測腦脊液中分支杆菌抗原,有助於鑒別結核性腦膜炎與其他神經疾患。
③ 免疫治療。根據活動性結核病人的減低的細胞免疫功能在經合理治療病情好轉時也隨之逐步升高以至恢復正常的事實,一般情況下毋須在化學治療之外再加免疫治療。有一些採用轉移因子或左旋咪唑或γ-干擾素等以增強結核病人免疫功能的報告,但缺乏病例數較多的有設計有對照的試驗,故對結核病免疫治療的適應症、療程等,尚待進一步研究。
關於「結核免疫」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