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活性細胞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能接受抗原刺激而發生反應、增殖形成免疫效應物質並能進行特性免疫反應細胞

釋放出淋巴因子記憶細胞或者是抗體免疫球蛋白)的特殊細胞  

目錄

定義

(immunocompetent cell, ICC)凡參與免疫應答或與免疫應答有關的細胞,通稱為免疫細胞(immunocyte),其中包括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粒細胞肥大細胞、輔佐細胞等。但在免疫應答過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淋巴細胞。其中能接受抗原物質刺激而活化增生分化,發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的淋巴細胞,稱為抗原特異性淋巴細胞或免疫活性細胞,即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此外淋巴細胞中還有K細胞、NK細胞等,也屬免疫活性細胞類群。  

分類

淋巴細胞

T淋巴細胞 即胸腺依賴淋巴細胞(thymus depen- dent lymphocyte)。亦可簡稱T細胞。來源於骨髓的多能幹細胞(胚胎期則來源於卵黃囊和肝)。目前認為,在人體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幹細胞或前T細胞遷移到胸腺內,在胸腺激素的誘導下分化成熟,成為具有免疫活性的T細胞。成熟的T細胞經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胸腺依賴區定居,並可經淋巴管、外周血和組織液等進行再循環,發揮細胞免疫免疫調節等功能。T細胞的再循環有利於廣泛接觸進入體內的抗原物質,加強免疫應答,較長期保持免疫記憶。T細胞的細胞膜上有許多不同的標誌,主要是表面抗原和表面受體。這些表面標誌都是結合在細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T細胞是相當複雜的不均一體、又不斷在體內更新、在同一時間可以存在不同發育階段或功能的亞群,但目前分類原則和命名比較混亂,尚未統一。按免疫應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將T細胞分成若干亞群,一致公認的有:輔助性T細胞(TH),具有協助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功能;抑制性T細胞(TS),具有抑制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的功能;效應T細胞(TE),具有釋放淋巴因子的功能;細胞毒T細胞(TC),具有殺傷靶細胞的功能;遲發性變態反應T細胞(TD),有參與Ⅳ型變態反應的作用;放大T細胞(TA),可作用於TH和TS,有擴大免疫效果的作用;記憶T細胞(TM),有記憶特異性抗原刺激的作用。T細胞在體內存活的時間可數月至數年。其記憶細胞存活的時間則更長。

B淋巴細胞 亦可簡稱B細胞。來源於骨髓的多能幹細胞。在禽類是在法氏囊內發育生成,故又稱囊依賴淋巴細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在哺乳類是在類囊結構的骨髓等組織中發育的。又稱骨髓依賴淋巴細胞。從骨髓來的幹細胞或前B細胞,在遷入法氏囊或類囊器官後,逐步分化為有免疫潛能的B細胞。成熟的B細胞經外周血遷出,進入脾臟淋巴結,主要分布於脾小結脾索淋巴小結淋巴索及消化道粘膜下的淋巴小結中,受抗原刺激後,分化增殖為漿細胞,合成抗體,發揮體液免疫的功能。B細胞在骨髓和集合淋巴結中的數量較T細胞多,在血液和淋巴結中的數量比T細胞少,在胸導管中則更少,僅少數參加再循環。B細胞的細胞膜上有許多不同的標誌,主要是表面抗原及表面受體。這些表面標誌都是結合在細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B細胞的亞群研究較少,分類更不統一。根據B細胞產生抗體時是否需要T細胞輔助,分為B1和B2細胞。B1細胞為T細胞非依賴性細胞。B2為T細胞依賴性細胞。B細胞在體內存活的時間較短,僅數天至數周,但其記憶細胞在體內可長期存在。

K淋巴細胞(killer cells)又稱抗體依賴淋巴細胞。是直接從骨髓的多能幹細胞衍化而來的,表面無抗原標誌,但有抗體IgG的受體。發揮殺傷靶細胞的功能時必須有靶細胞的相應抗體存在。靶細胞表面抗原與相應抗體結合後,再結合到K細胞的相應受體上,從而觸發K細胞的殺傷作用。凡結合有IgG抗體的靶細胞,均有被K細胞殺傷的可能性。因此,也可以說K細胞本身的殺傷作用是非特異性的,其對靶細胞的識別完全依賴於特異性抗體的識別作用。K細胞約佔人外周血中淋巴細胞總數的5~10%,但殺傷效應卻很高。當體內僅有微量特異性抗體,雖可與抗原結合,但不足以激活補體系統破壞靶細胞時,K細胞即可發揮其殺傷作用。K細胞在腹腔滲出液、脾臟中較多,淋巴結中較少,胸導管淋巴液中沒有,表明K細胞不參加淋巴細胞的再循環。但K細胞的殺傷作用在腫瘤免疫、抗病毒免疫、抗寄生蟲免疫移植排斥反應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有重要作用,產生的免疫應答有免疫防護及免疫病理兩種類型。如靶細胞過大(寄生蟲或實體瘤),吞噬細胞不能發揮作用或靶細胞表面被抗體覆蓋,T細胞不能接近時,K細胞仍能發揮作用。腎移植中的排斥反應,機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受累器官或組織的破壞,都可能與K細胞有關。

NK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自然殺傷細胞的簡稱。是近年發現的又一類殺傷細胞。它不同於T細胞,也不同於K細胞,對靶細胞殺傷時既不需特異性抗體參加,也不需抗原預先致敏。主要存在於外周血、脾臟和骨髓中,淋巴結中含量極少,胸腺中沒有發現。現一般認為,NK細胞來源於骨髓。其免疫活性比K細胞、T細胞要小得多,但T細胞獲得殺傷能力大約需10天左右的致敏時間,K細胞的殺傷作用又必須有IgG的特異性抗體的參與,而NK細胞卻能立即發揮非特異性殺傷靶細胞的作用,尤其是對多種腫瘤細胞有迅速殺傷和溶解作用。因此,NK細胞對癌症的監視作用已越來越受到重視。  

殺傷細胞

廣義的殺傷細胞包括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巨噬細胞、中性和嗜酸性粒細胞淋巴樣細胞。狹義的殺傷細胞僅指淋巴樣細胞。

淋巴樣細胞 分為3類,即:

①由T細胞轉化來的細胞毒T細胞或殺傷T細胞:接受抗原信息後可直接對靶細胞產生殺傷效應;

②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存在於人和小鼠體內的一種單核細胞,可自發地對靶細胞產生殺傷作用。在發揮殺傷作用時,既不需要預先用抗原刺激,也不需要特異性抗體的參與,所以這種殺傷作用叫做自發的淋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對消除病毒感染的細胞、腫瘤細胞、骨髓移植細胞有重要作用;

③抗體依賴性細胞毒細胞:即通常所稱的殺傷細胞(K細胞),在殺傷靶細胞時不必預先用特異性抗原致敏,但在殺傷過程中,必須有能與靶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的抗體存在,因為K細胞表面具有抗體IgG的Fc受體,只是在特異性抗體與靶細胞結合後,K細胞才能發揮殺傷效應,所以把這種起殺傷作用的細胞稱為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細胞(ADCC)。K 細胞在機體內主要也是殺傷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和腫瘤細胞等。

單核吞噬細胞系統 存在於血液中、具有高度吞噬功能、能迅速清除攝入物的大單核細胞,以及在組織中游離和固定的巨噬細胞的總稱。巨噬細胞也有許多受體,如免疫球蛋白IgG的Fe受體,補體C3受體,以及能與淋巴細胞、某些顆粒、植物血凝素 (PHA)、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MIF)結合的受體等,因此在發揮吞噬、胞飲細胞識別、抗原結合等生物學效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巨噬細胞不僅參與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而且能參與免疫監視以及產生巨噬細胞因子以調節特異性免疫應答。

關於「免疫活性細胞」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