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針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電針法(electmacupuncture),是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後,在針具上通以接近人體生物電的微量電流,利用針和電兩種刺激相結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電針器的種類很多,目前臨床主要應用半導體電針機。半導體電針機是用半導體元件製作的電針儀器,交直流電兩用,不受電源限制,且具有省電、安全、體積小、攜帶方便、耐震、無噪音、易調節、性能穩定、刺激量大等特點。它採用振蕩發生器,輸出接近人體生物電的低頻脈衝電流,既可做電針,又可用點狀電極或板狀電極直接放在穴位或患處進行治療,在臨床廣泛應用。


操作方法

1.配穴處方

電針法的處方配穴與針刺法相同。一般選用其中的主穴,配用相應的輔助穴位,多選同側肢體的1—3對穴位為宜。

2.電針方法

針刺人穴位有得氣感應後,將輸出電位器調至「o」位,負極接主穴,正極接配穴,也有不分正負極,將兩根導線任意接在兩個針柄上,然後打開電源開關,選好波型,慢慢調高至所需輸出電流量。通電時間一般在5~20分鐘,用於鎮痛則一般在15—45分鐘。如感覺弱時,可適當加大輸出電流量,或暫時斷電1—2分鐘後再行通電。當達到預定時間後,先將輸出電位器退至「0」位,然後關閉電源開關,取下導線,最後按一般起針方法將針取出。

3.電流的刺激強度

當電流開到一定強度時,患者有麻、刺感,這時的電流強度稱為「感覺閾」。如電流強度再稍增加,患者會突然產生刺痛感,能引起疼痛感覺的電流強度稱為電流的「痛閾」。感覺閾和痛閾因人而異,在各種病理狀態下其差異也較大。一般情況下在感覺閾和痛閾之間的電流強度,是治療最適宜的刺激強度。但此間範圍較小,須仔細調節。超過痛閾的電流強度,患者不易接受,應以患者能耐受的強度為宜。由於患者對電流刺激量的耐受,有時可在治療過程中再作調整。


作用和適應範圍

電針可調整人體生理功能,有止痛、鎮靜、促進氣血循環、調整肌張力等作用。電針的適應範圍基本和毫針刺法相同,故其治療範圍較廣。臨床常用於各種痛證、痹證和心、胃、腸、膀胱子宮等器官的功能失調,以及癲狂肌肉韌帶關節的損傷性疾病等,並可用於針刺麻醉

脈衝電是指在極短時間內出現的電壓或電流的突然變化,即電容的突然變化構成了電的脈衝。一般電針儀輸出的基本波就是這種交流脈衝,常為雙向尖脈衝或雙向矩形脈衝。常用的電針輸出波型為疏密波、斷續波和連續波。

1.疏密波

是疏波、密波自動交替出現的一種波型,疏、密交替持續的時間各約1.5秒,能克服單一波型易產生適應的缺點。動力作用較大,治療時興奮效應佔優勢。能增加代謝,促進氣血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消除炎性水腫。常用於出血、扭挫傷關節周圍炎、氣血運行障礙、坐骨神經痛面癱肌無力、局部凍傷等。

2.斷續波

是有節律地時斷、時續自動出現的一種波型。斷時,在1.5秒時間內無脈衝電輸出;續時,是密波連續工作1.5秒。斷續波型,機體不易產生適應,其動力作用頗強,能提高肌肉組織的興奮性,對橫紋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縮作用。常用於治療痿證癱瘓等。

3.連續波

亦叫可調波,是單個脈衝採用不同方式組合而形成。頻率有每分鐘幾十次至每秒鐘幾百次不等。頻率快的叫密波(或叫高頻連續波),一般在50—100次/秒;頻率慢的叫疏波(或叫低頻連續波),一般是2-5次/秒。可用頻率旋鈕任意選擇疏密波型。高頻連續波易抑制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常用於止痛、鎮靜、緩解肌肉和血管痙攣等;低頻連續波,短時興奮肌肉,長時抑制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常用於治療痿證和各種肌肉關節、韌帶、肌腱的損傷及慢性疼痛等。


注意事項

1.電針刺激量較大,需要防止暈針,體質虛弱、精神緊張者,尤應注意電流不宜過大。

2.調節電流時,不可突然增強,以防止引起肌肉強烈收縮,造成彎針或折針。

3.電針儀器最大輸出血壓在40瓦以上者,最大輸出電流應限制在1毫安以內,防止觸電

4.毫針的針柄如經過溫針火燒之後,表面氧化不導電,不宜使用。若使用,輸出導線應夾持針體。

5.心臟病患者,應避免電流迴路通過心臟。尤其是安裝心臟起搏器者,應禁止應用電針。在接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電針時,電流量宜小,切勿通電太強,以免發生意外。孕婦亦當慎用電針。

6.應用電針要注意「針刺耐受」現象的發生,所謂「針刺耐受」就是長期多次反覆應用電針,使機體對電針刺激產生耐受,而使其療效降低的現象。

7.電針儀器在使用前須檢查性能是否完好,如電流輸出時斷時續,須注意導線接觸是否良好,應檢查修理後再用。乾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如輸出電流微弱,須更換新電池。

關於「電針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