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診斷/膽系X線檢查方法
醫學電子書 >> 《放射診斷學》 >> 消化系統X線 >> 膽系 >> 膽系X線檢查方法 |
放射診斷學 |
|
(一)平片(Plain film)
檢查前應清潔洗腸或內服輕瀉劑,排除腸道內糞便和積氣,否則結腸內糞塊容易和結石及鈣化混淆,影響照片質量.
在平片上膽管不顯影,只有含鈣鹽的膽石、慢性膽囊炎囊壁鈣化及膽管積氣時等少數情況,可在平片中顯示.對大多數膽囊疾患,平片診斷價值不大。
(二)造影檢查
1.口服法膽囊造影(Oral cholecystography)檢查前檢查步驟:一天中午吃脂及餐,使膽囊排空,晚餐無脂餐。禁服瀉劑以免影響造影劑的吸收。
餐後半h(約下午6h)起,每隔5min服造影劑碘番酸(Acidumlopanoicum ,Telepague)0.5g一片,成人共服6片(3g)。此後即禁食,次日於服造影劑後12-14h攝第一張片。若膽囊顯影良好,可吃脂餐,待半半h及1h照片,觀察膽管和膽囊排空情況。若第一張照片膽囊顯影不滿意或不顯影,可再待2-3h攝片,如仍不顯影,不必吃脂肪餐,結束檢查。
口服法造影是檢查膽囊疾患常用的方法,在慢性膽囊炎、膽囊增生性疾患以及膽石症的診斷上有重要價值。
2.靜脈法膽道造影(Intravenous cholecystograpy andcholangiography)檢查前準備:前一天晚餐吃脂肪餐,此後禁食,於次日上午檢查,靜注前須做造影劑的過敏試驗。
檢查步驟:靜脈注入50%膽影葡胺(Meglumine lodipamide,Biligrafin,Cholografin)20ml,注速應慢,約需10-15min,於20、40、60及120min各照一張照片。根據顯影情況,可增減照片張數。60min內膽管顯影,120min內膽囊顯影。如膽囊顯影良好,可吃脂餐,照片同口服法。如顯影淺淡可延遲照片時間;若膽囊不顯影則可結束檢查。靜脈法所用造影劑,經肝臟隨同膽汗排入膽管,其濃度較高,不需濃縮即可使膽囊顯影,不受胃腸吸收因素的影響。適用於口服法造影膽囊未顯影的患。
3.靜脈滴注膽管造影(Intravenous infusion cholangiography)適用於膽道顯影不良或伴有輕度黃疸者。檢查前準備同靜脈法。檢查步驟僅是用量的不同。常用50%膽影葡胺40ml,加5%葡萄糖液60-80ml,總量為100-120ml行靜脈滴注,約30min滴注完畢,隨即拍片觀察膽管,以後可每隔30min拍一片,至120min觀察膽囊,拍片可延遲至180min。
4.經皮肝穿膽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cholangiography)簡稱PTC
適用於阻塞性黃疸患者,尤其適宜於有肝內膽管擴張者。此方法能顯示膽管阻塞的部位、程度、範圍及性質。但本法可發生出血、膽漏、膽汁性腹膜炎等併發症,近十年來應用了細針穿刺使併發症大為減少,更由於介入放射學的發展,在PTC的基礎上,插入導絲,使帶側孔的導管,留置於總膽管內,進行經皮肝穿膽管引流術(Percutaneoustranshepatic choledochus drainage 簡稱PTCD)進行內、外引流,減輕膽管壓力,改善黃疸程度,提供手術機會,從而擴大了PTC應用範圍。檢查在放射科進行,先在透視下選擇好穿刺進針的部位,其途徑有多種,如鎖骨中線、腋前線或右背後等,現多採用腋中線第7、8肋間處進針,避開右側肋膈角,使針尖對準第12胸椎,針入膽管後先抽吸膽汁,隨後注入30-60%泛影葡胺40-60ml,視膽管充盈程度而定,膽管顯示清楚後立即攝片,照畢儘可能將造影劑抽出然後撥針。
5.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簡稱ERCP
是70年代新開展的一種檢查技術,擴大了對膽管與胰管疾病的檢查方法,而且近年來又開展了經內窺鏡乳頭切開術與總膽管下端取石術以及膽管引流術。適用於膽道疾患,胰腺疾患,尤其是膽囊切除術後症状再發者,和黃疸待查的患者。檢查亦在放射科進行。具體步驟是將十二指腸纖維鏡送至十二指腸降段,找到乳頭後,經乳頭插入一細塑料導管,再注入60%泛影葡胺,先使胰管顯影,攝片;再使膽管顯影,待膽管充分顯影后,除去內窺鏡再攝片,顯示膽管造影劑的濃度可改用30%。避免濃度太大掩蓋結石影。造影劑的總量約40-60ml。造影時均在透視監視下進行。併發症有注射性胰腺炎、化膿性膽管炎等。
6.術後膽管造影(Post-cholecystectomy cholangiography)
又稱「T」形管造影。膽囊手術後留有「T」形引流管,一般術後1-2周內準備撥管前由引流管注入造影劑觀察膽管情況。造影前應用生理鹽水沖洗膽管,並避免進入氣泡。造影劑可用12.5%碘化鈉水溶液,或含碘有機化合物水溶劑,注藥後立即照片。本法顯示膽管清楚,並可顯示肝內膽管的分支。用以觀察膽管內有無殘留結石,了解膽管的擴張、狹窄及通暢情況等。
7.鋇餐造影(Barium meal)
在個別情況下,膽系疾患須用胃腸鋇餐檢查。適用於膽道疾病與胃和十二指腸疾病的鑒別診斷;以及膽囊切除術後膽道重建的患者,上述的檢查方法都無效時,可採用此法,藉助了解膽管是否通暢、有無殘留結石等。具體步驟是用稀鋇劑使胃、十二指腸充盈,取頭低足高位,迫使鋇劑反流至膽管,攝片觀察膽管形態的改變。
8.斷層照象對膽系造影的應用
有時膽系造影膽囊和膽管顯影淺淡,或有腸氣重迭,或膽管結石為高濃度造影劑掩蓋,都可加照斷層,避開重迭結構,提高膽系影象的解析度。
9.造影方法的選擇
上述檢查方法以口服法與靜脈法為常規方法,疑有膽囊炎、膽結石患者首選口服法,如膽囊顯影淺淡,可追加一份劑量;如膽囊顯影仍無改善,則改用靜脈法。對黃疸患者,尤其是阻塞性黃疸,直接用ERCP或PTC,以縮短檢查時間。對膽囊切除後患者,帶有「T」形管者,可行「T」形管造影;如已撥除「T」形管又有輕微症状時,可試用靜脈法或滴注法;如症状較重,可直接用ERCP。
(三)CT 檢查
見第七章第六節
膽系 | 正常膽道造影表現 |
關於「放射診斷/膽系X線檢查方法」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