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診斷/胃腸道X線檢查方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放射診斷學》 >> 消化系統X線 >> 胃腸道X線檢查方法
放射診斷學

放射診斷學目錄

胃腸道(Thegastrointestinal tract)是一個寬窄不等的軟組織管腔,使用造影劑才能顯示其內腔和粘膜皺襞、形態和功能等,對胃腸道常見病,如潰瘍、癌腫等,有重要診斷價值。亦可藉助胃腸道的位置和形態改變,對腹內腫塊可作出定位診斷。能判斷消化道癌腫的浸潤範圍與程度,可估計手術切除的可能性,亦可作為對胃腸道病變治療過程中的療效隨訪觀察。

造影所見內腔影像雖可間接反映內壁狀況,但對顯露壁層及周圍病受到一定限制。胃腸道的血管造影對診斷胃腸道血管病變、腫瘤浸潤等都具有診斷價值,但檢查方法較繁瑣,要掌握適應證與禁忌證。

根據解剖與功能的差別,X線檢查方法,有下列幾類:

普通檢查

(一)透視(Fluoroscopy)

腹部透視大多採用立位或臥位,其優點是操作簡便。主要應用於診斷胃腸道穿孔腸梗阻,立位透視可以作出明確的診斷。還可以顯示胃腸道氣體的分布、形態和不透光X線緻密影,觀察膈肌及胃腸異物活動情況。所以腹部透視在設備簡陋及戰時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檢查方法。但其缺點是只能書寫記錄,對須複查的患者不能作永久的精確比較。

(二)照相(Radiography)

腹部照相亦稱腹部平片:攝影與透視相比可更清楚的顯示胃腸道氣體、腹部鈣化及實質臟器的形態、位置等。腹部照相最常用的是仰臥位,但根據病情需要可照立位或側臥前後水平位。胃腸道穿孔患者常採用立位或左側臥位水平投照;腸梗阻患者則需仰臥位及立位二種位置。腹部平片範圍應上至膈肌,下至恥骨聯合上緣,特別應包括腹壁軟組織。

造影檢查

(一)鋇餐(Briummeal)

胃腸道檢查所用的造影劑是醫用硫酸鋇,由於鋇的原子序數高,不易被X線穿透,在胃腸道內與周圍器官形成明顯對比。目前使用的鋇劑大多是復方硫酸鋇,根據不同檢查部位,使用前將硫酸鋇加溫開水調成不同濃度的混懸液。口服後檢查胃腸道稱為鋇餐檢查。根據病情要求可進行包括食管結腸的檢查,觀察其形態和功能變化。由於檢查方法的更新,除觀察胃腸道功能情況外,現多進行分段檢查,如重點觀察食管時稱為食管鋇餐檢查;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至空腸上中段時稱為上胃腸道鋇餐檢查;須重點檢查胃腸道功能者,則須按時定期檢查胃、小腸與右半結腸,稱為胃腸道鋇餐檢查。

此外,在臨床疑有胃腸道穿孔、腸梗阻等患者,須了解穿孔與梗阻的確切部位時,應改用碘製劑造影,如碘油泛影葡胺等,但對碘過敏者禁用。

1.造影前的準備 患者在鋇餐檢查前一天晚飯後禁食,次晨空腹放射線科接受檢查。如不禁食,胃內容物可影響胃腸形態的觀察;服某些藥物則可影響胃腸道功能。幽門梗阻患者,應先洗胃,抽淨胃內容物後再檢查。

2.檢查步驟 服鋇前常規先透視胸、腹部,注意腹部有無氣液面及異常影。服鋇時於不同體位(立位、臥位)順序觀察食管和胃腸道,間隔一定時間後,檢查下腸道。整個檢查過程中,透視是基本的方法,再輔以攝片。透視下進行攝片,稱為點片(Spot film)

無論透視或攝片,胃腸道造影要著重顯示胃腸道粘膜(又稱粘膜像),粘膜不僅是病變的好發部位,而且粘膜改變是早期病變的主要依據。充分觀察粘膜像後,再應用多量地鋇劑(約200-300ml)使被檢查部位充分擴張,繼續觀察胃腸道的位置、形狀與功能狀況,此充分擴張狀是為充盈像。若用手或壓迫器進行局部按壓,進一步觀察局部粘膜、管壁或病變與周圍的關係等,是為壓迫像;利用腔道內的原有氣體,或服用產生氣體的藥物,造成氣鋇雙重對比影像,是為氣鋇雙重造影像,能顯示粘膜的微細結構,如胃粘膜的胃小區,其顯示有利於發現表淺的細小病灶,對胃腸早期癌腫的發現有重要價值。上述四種影像在檢查中是必需的,是相輔相成而不能取而代之,這點應引起重視。

食管鋇餐檢查:一般採取立位多體位透視下觀察,先在右前斜位,然後轉為前後正位和左前斜位觀察。吞鋇後從不同角度觀察食管所顯示的輪廓和粘膜像,以及食管的蠕動、柔軟度和通暢與否等。必要時加以點片。在檢查過程中,應根據病變情況,使用一些特殊方法來提高病變的顯示率。如食管靜脈曲張的患者最好能取俯臥位,左側抬高,或做呃氣動作或服產氣藥物造成氣鋇雙重對比,均有利於顯示微細病變。食管鋇餐造影使用濃度80-100%(W/V)。

胃腸鋇餐檢查: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小腸及右半結腸。先口服適量產氣藥物及吞一大口鋇劑,立位觀察食管後,然後吞服全量鋇劑,在不同體位角度下觀察胃十二指腸各部的形狀、輪廓、位置、大小、蠕動及幽門開放情況。並利用體位使各部形成氣鋇雙重雙比,結合加壓可以更好地顯示病變,在胃和十二指腸檢查完成後,根據病情需要間隔一定時間檢查各段小腸、回盲部及結腸。在透視過程中,應適時地拍攝點片,留下記錄。胃腸鋇餐使用的濃度多採用180-200%(W/V)

氣鋇雙重造影:口服適量鋇劑和產氣劑,胃腔充氣擴張,在粘膜面上塗

粘附均勻薄層鋇劑,形成良好的氣鋇雙重對比,可清楚地顯示粘膜的微細結構,如胃粘膜的胃小區、胃小溝,其顯示有利於發現表淺的細小病灶,對胃腸道早癌腫的發現有重要價值。

(二)低張十二指腸造影(HypotonicDuodenography)

應用膽鹼能藥物質財富常用654-2 20mg、肌肉注射),降低胃腸道的張力和蠕動,進行鋇氣雙重造影。適用於檢查胰腺、十二指腸病變,其檢查價值可糾正常規造影時充盈不佳或腸壁收縮所致的假像。它能清楚顯示乳頭的情況。臨床應用時可分插管法與無管法兩種,前者系經鼻插入薄壁柔軟的導管入胃,以後在導管內插入導絲,在透視下,利用手法與體位,將導管置放到十二指腸降部。以後抽出導絲,肌注低張藥物,經導管注入適量地鋇劑與氣體,造成十二指腸充盈像與鋇氣雙重對比像。後者系在胃腸造影時,十二指腸充盈後,注射低張藥物,並服用產氣的藥物,利用體位的轉動使十二指腸造成雙對比影像、插管法能控制鋇氣含量,影像滿意,但有插管的痛苦。無管法雖然鋇氣含量不易控制,但患者易於接受,注意體位的轉動,亦能達到診斷要求。

(三)小腸鋇灌造影(SmallBowel Enema)

小腸的特點是長,蜷伏在腹腔內,胃腸鋇餐檢查時,小腸相互重迭,且檢查時間較長。小腸灌鋇的方法就可解決了上述缺點。其方法是利用導管導絲,在透視下,將導管至十二指腸空腸交界處,然後灌入大量的稀薄鋇劑。流速為80-100ml/min,總量約500-800ml,灌至第6組小腸或回盲部後,再引入氣體,作雙重對比像。在透視下,分別攝取各段小腸的加壓像,使重迭的腸袢分開,便於顯示小腸病變。本法操作主動,不受幽門括約肌的影響,能在30min內查完全部小腸,缺點是插管有痛苦,故檢查適應證限於疑有小腸出血小腸腫瘤患者。

(四)鋇灌腸(BariumEnema)

鋇灌腸主要用於檢查大腸。是診斷大腸病變的基本檢查方法。

1.造影前準備

檢查前三日應吃少渣飲食,檢查前一日晚上可服緩瀉劑,或檢查當天早晨清潔灌腸。徹底排淨大腸滯留的糞便。以免造成偽影

2. 檢查步驟

近年來鋇灌腸的檢查方法,已由一次性的直接雙重氣鋇造影代替了傳統方法的充盈像、粘膜像、繼而再灌氣造成雙對比影像的作法。其優點是節省時間、用鋇量明顯減少,提高了診斷準確率。具體步驟是:檢查前先配製好雙重造影用的硫酸鋇,濃度為60-80-100%重量/體積(W/V)為宜。灌鋇前先注射低張性藥物,迅速取頭低30o俯臥位,將硫酸鋇經肛管注入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脾曲,再改換體位(右側臥位)再注入氣體,使鋇劑直達升結腸。鋇劑總量約200-300ml,空氣總量約600-800ml ,撤除肛管,讓患者翻轉1-2次,按不同體位分別攝取各段結腸,均能獲得良好的雙對比影像。

(五)胃腸道血管造影(Angiography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適用於胃腸道出血患者,經內窺鏡檢查、胃腸鋇餐造影而無陽性發現者,疑有上消化道出血時,可作選擇性腸系膜上動脈造影;疑有下消化道出血,則作選擇性腸系膜下動脈造影。攝片要求有高壓注射器與快速換片器,才能獲得所需血管動脈象、毛細血管像以及靜脈像,從而顯示血管發育異常和腫瘤的血管影像。

造影方法是經股動脈穿刺,插入導管,在透視監視下,將導管插入腹腔動脈腸系膜上動脈或腸系膜下動脈,注入造影劑(常用60-76%泛影葡胺20-45ml ,快速連續攝片。如將導管插入主動脈一級分支的方法稱為選擇性動脈造影。如將導管放入第2-3級分支稱為超選擇性血管造影,其造影劑量可大為減少。如發現腫瘤或出血等病變,在造影后隨即可行栓塞治療。

32 消化系統X線 | 胃腸道正常X表現 32
關於「放射診斷/胃腸道X線檢查方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