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診斷/矽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放射診斷學》 >> 呼吸系統X線診斷 >> 肺部常見病 >> 矽肺
放射診斷學

放射診斷學目錄

矽肺(Silicosis)屬尖肺的一種。塵肺(Pneumiconiosis)是長期吸入有害粉塵而引起的瀰漫性肺部疾病。矽肺則是塵肺中危害最大、最多見的一種。為長期吸入大量含有游離二氧化矽的粉塵所致。多發生於採礦、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石英制粉、機械製造業的工人。矽肺的發生與接觸粉塵的工齡、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矽的含量、空氣中粉塵的濃度、粉塵顆粒的大小及機體狀況等密切相關。粉塵濃度愈大,顆粒愈小(0.25-0.5μ),含量愈高,接觸時間愈長則愈易患病。

(一)病理改變

由於二氧化矽的化學作用和機械作用產生肺內纖維增生和散在的矽結節。當矽塵到達肺泡後,肺泡上皮細胞脫落,變成吞噬細胞而將矽塵吞噬。含有矽塵的吞噬細胞可部分地與痰一同排出,另一部分則進入肺間質,通過淋巴管肺門淋巴結彙集。沿途有很多含矽塵的細胞堆積在支氣管血管分支處的微小淋巴組織內。引起廣泛的纖維變及結節形成。粉塵細胞死亡崩解而使粉塵脫出淋巴管內,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管阻塞和淋巴結增大,致使小血管、支氣管及淋巴管發生狹窄、扭曲及變形。堆積的矽塵逐漸被結締組織纖維包繞而形成矽結節,晚期矽結節可逐漸增大和幾個鄰近的結節融合終成團塊狀。

(二)X線表現

(1)支氣管、血管周圍間質的纖維組織增生,可致肺紋理增多、增粗、紊亂和密度增高,繼而可以發生扭曲變形。肺泡間隔的間質纖維化,早期可表現為細網狀影,隨病變發展可轉變為較粗大的網狀影。

(2)矽肺結節:早期矽肺結節小於1mm時X線難以顯示,待結節增大至至mm以上時,可顯示為類圓形結節影、密度高,邊界清楚,甚至可有結節鈣化。開始多在中下肺野成簇出現,隨病變發展而彌散分布於兩肺野。晚期許多結節可互相融合為2cm以上的塊狀緻密影,附近可有氣腫帶。

(3)其他X線表現:肺門影增大,密度增高,肺門淋巴結內出現蛋殼樣鈣化;胸膜增厚粘連;可在兩肺下部或肺尖部形成肺大泡,大泡破裂後因有胸膜粘連可形成局限性氣胸

(4)矽肺並發結核時,常促進病變發展。早期表現與一般浸潤型結核相同。晚期結核病變促進矽肺結融合與結核病變混同一起,不易分辯。當出現空洞或兩側塊狀影不對稱以及發展增塊時,均提示並髮結核。

(三)我國規定的矽肺分期和診斷標準

正常範圍(代號「0」):肺門正常,肺紋理可正常或有不同程度的增多、增粗、並向肺野外帶延伸,以中、下肺野較為明顯。

觀察對象(代號「0-1」):肺門陰影可稍增大,兩肺紋理普遍增加,並呈現粗細不均及輕度扭曲變形。兩肺野內,特別是在中、下區域有網狀陰影,交織於肺紋理之間,使肺野顯得不夠清晰,但無肯定的矽結節。它屬預防的重點對象,必須認真追查(三個月複查),但不能作為矽肺處理。

一期矽肺(代號「Ⅰ」):肺野有肯定的矽結節。在直徑約2cm的區域內有十個左右的結節影,比較集中,且至少有兩處或兩處以上像這樣的病灶,則可考慮為矽結節。早期矽結節多出現在肺中、下部,大小直徑約為1-2mm,邊緣清楚,呈圓形或不整形,此外尚伴有兩肺紋理普遍增多、增粗及網紋狀影,以中、下野多見,肺門影可增大。

二期矽肺代號(「Ⅱ」):矽肺結節增多、增大,分布範圍超過兩肺的中、下部四個區,而且在一側或兩側上區的外帶也有結節時即可診斷。結節可融合成團塊狀,直徑為1-2cm。此外肺門影增大。隨著結節增多和發生肺氣腫,肺網狀陰影顯得減少,不甚明顯。

三期矽肺(代號「Ⅲ」):矽肺結節融合成長圓形塊狀影,最大直徑在2cm以上。此外,肺氣腫十分明顯,常有胸膜增厚,粘連。

矽肺如並髮結核時,對矽肺仍按上述方法分期,對肺結核按國內現行分類法註明其性質和範圍。這些結核病變的X線表現與非矽肺病人的肺結核基本相同。

對矽肺的診斷必須聯繫臨床和了解職業史。

參看

32 肺結核 | 肺腫瘤 32
關於「放射診斷/矽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