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敗血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念珠菌是真菌中的一屬,是一種條件致病真菌,在條件適宜時,尤其在人體抵抗力下降時,可引起皮膚、粘膜和內臟的急性、亞急性慢性炎症。近年來,由於廣譜抗生素、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器官移植導管技術,靜脈高營養等治療手段的開展,以及腫瘤白血病腦血管病、嚴重燒傷愛滋病等病種的增多,條件致病菌的院內感染,包括真菌感染和真菌性菌血症均呈增加趨勢。

發病機理 念珠菌雖是人類呼吸、胃腸、泌尿生殖系統的常在寄生真菌,健康宿主中致病力極低,機體防禦力一旦減弱,打破了宿主與致病菌間的平衡,如局部pH、營養、微生物菌群等環境變化,以及抑制殺滅真菌的正常防禦力下降,真菌致病力增強等,即可入侵組織而致病。引起淺部直至嚴重深部播散感染,甚至致死。

診斷 念珠菌感染臨床早期診斷十分困難,應引起高度重視,除積極及時做相關病原學檢查外,下列臨床特點可能與該病有關:①高熱不退;②胸部X線攝片見雙肺片狀、絮狀陰影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③血片、骨髓片找到黴菌孢子,特別是發熱期採集標本陽性率更高;④黴菌培養陽性,但本組檢出陽性率較低。

治療 念珠菌敗血症治療成功的關鍵為早期診斷,儘可能停用或減少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抗生素藥量,及時、有效地應用抗真菌藥物。二性黴素B治療包括念珠菌敗血症在內的深部真菌感染的成功率為46%,加用5-Fu可提高療效;近來多主張使用氟康唑,它是一種水溶性三唑類抗真菌藥,血漿半衰期長,組織吸收好,副作用少,已成為二性黴素B的替代藥物。本組氟康唑療效尚可,治癒率達55%。治療主要是抗真菌藥儘早使用,且用量要足,療程要長,同時條件好的患者加用干擾素胸腺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糾正免疫功能,可進一步提高療效。

預防 (1)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質激素。(2)要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恢復生理屏障的防病能力,同時注意防治口腔、咽、陰道黴菌感染。(3)治療原發病:如白血病、腫瘤患者病情控制後,機體免疫力增強,這也是預防治療黴菌感染的關鍵之一,是治療的最終目的。

關於「念珠菌性敗血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