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顱面骨畸形症候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顱面骨畸形症候群(Hallermann-Streiff syndrome)又稱H-S症候群、下頜、眼、面部、顱骨發育不全症候群、下頜、眼、面部、顱骨發育不全、毛髮稀少症候群(dyscephalia oculomandibularis-hypotrichosis syndrome)、頭面下頜與眼畸形症候群、先天性白內障鳥臉畸形症候群、先天性白內障和稀毛症症候群(cataracta congenita hypotrichosis syndrome)、Ullrieh-Fremety- Dohna症候群、Frangois症候群、Audry症候群Ⅰ型、Fremery-Donhna症候群等。本病徵以頭面畸形、先天性白內障、毛髮稀少為表現特徵。

目錄

小兒顱面骨畸形症候群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徵病因未明。

(二)發病機制

顱面骨畸形症候群可能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與母親妊娠期使用過某些致畸物質或病毒感染有關,或為胎兒在第5~7周時額葉發育障礙所致。

小兒顱面骨畸形症候群的症状

1.頭面發育不全畸形 出生時即有舟狀頭、三角頭、短小頭等畸形,有的可有囟門開放、矢狀和人字縫裂開及腦發育不全、顏面部狹小、鷹嘴鼻、小下頜、口裂小、耳郭異常等,故又有鳥臉畸形症候群之稱。

2.眼部畸形 先天性白內障系特徵病變,多為雙側性,可自發破裂和吸收。亦可無晶狀體。其次還可出現斜視眼球震顫小眼球小角膜藍鞏膜虹膜缺損黃斑變性等。

3.毛髮皮膚異常 眉毛睫毛腋毛陰毛等稀疏和缺如,枕、額部禿髮。可發生硬化性萎縮性皮膚變化,常呈皮膚萎縮、粗糙,也可出現白斑病白癜風等。

本病徵根據顱面畸形、先天性白內障、毛髮稀少等三大特徵進行診斷。

小兒顱面骨畸形症候群的診斷

小兒顱面骨畸形症候群的檢查化驗

常規實驗室檢查一般無特異發現。

應做X線B超和腦CT檢查。X線攝片可見下頜關節向前移位(明顯者可達2cm)、下頜骨骨質稀疏、髁狀突完全消失等。

小兒顱面骨畸形症候群的鑒別診斷

本病徵須與克汀病鑒別,本病徵血清T3、T4TSH均在正常範圍。還須與兒童型早老症候群鑒別。

小兒顱面骨畸形症候群的併發症

本症常伴其他畸形,如脊柱畸形骨質疏鬆、勻稱性侏儒智力低下等。

小兒顱面骨畸形症候群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治療

目前尚無治療方法,本病對生命無影響,完全性白內障宜於1~2歲時行手術治療,可望獲得較好視力

(二)預後

本病徵預後不良。

小兒顱面骨畸形症候群的護理

參照先天性疾病預防方法。預防應從孕前貫穿至產前:

1.婚前體檢在預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作用大小取決於檢查項目和內容,主要包括血清學檢查(如B肝病毒梅毒螺旋體愛滋病病毒)、生殖系統檢查(如篩查宮頸炎症)、普通體檢(如血壓心電圖)以及詢問疾病家族史、個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遺傳病諮詢工作。

2.孕婦儘可能避免危害因素 包括遠離煙霧、酒精、藥物、輻射、農藥、噪音、揮發性有害氣體、有毒有害重金屬等。在妊娠期產前保健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系統的出生缺陷篩查,包括定期的超聲檢查、血清學篩查等,必要時還要進行染色體檢查

一旦出現異常結果,需要明確是否要終止妊娠;胎兒在宮內的安危;出生後是否存在後遺症,是否可治療,預後如何等等。採取切實可行的診治措施。

參看

關於「小兒顱面骨畸形症候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