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學/產鉗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婦產科學》 >> 產科手術 >> 胎頭吸引術及產鉗術 >> 產鉗術
婦產科學

婦產科學目錄

產鉗曾是唯一用來牽出活胎兒的器械,較胎頭吸引器難於掌握,若使用不當,可造成母嬰創傷。目前,多在胎頭吸引術未成功時,才考慮應用。

一、產鉗術分類

根據兒頭在盆腔內位置的高低,分為高位、中位及低位產鉗術

高位系指兒頭未銜接時上產鉗,危險性大,已不採用。胎頭銜接後上產鉗,稱中位產鉗術。目前也很少採用。兒頭顱頂骨最低部位(不是先鋒頭的最低部分)降達會陰部時上鉗,稱低位產鉗術。兒頭顯著於陰道口時上產鉗,為出口產鉗術。尤其是出口產鉗術,困難多較小,較安全。

二、術前準備

同吸引術。均需會陰側切,且切口宜大。

三、手術步驟

產鉗分左右兩葉,操作時左手握左葉,置入產婦盆腔的左側,右葉反之。手術分為產鉗的置入、合攏、牽引與下鉗幾個步驟。術前必須導尿。現以枕前位的產鉗術為例介紹。

(一)置入

置入前先檢查器械。先放鉗的左葉,後放右葉,才能扣合。用左手握右葉,塗上潤滑劑,右手作引導,緩緩送入陰道。兒頭位置低者,用食、中二指作引導即可;位置較高者,須將手的大部分伸入陰道作引導。

開始置入時,鉗與地面垂直(圖205),鉗的凹面向著會陰部,經陰道後壁輕輕插入,在右手的引起下,順骨盆的彎度慢慢前進,邊進邊移向骨盆左側,放到胎頭的左側面(圖206)。放妥後取出右手,此時葉柄與地面平行,可用左手的無名指小指托住(圖207)或由助手托住。然後以同樣方法,用右手握產鉗的右葉,在左手的引導下慢慢送入陰道,置於兒頭的右側面(圖208)。

(二)合攏

如兩葉放置適當,即可順利合攏,否則可略向前後上下移動使其合攏,並使兩柄間始終保持約一指尖寬的距離(圖209),不要緊靠,以免過度壓迫胎頭。若合攏不易,表示放置不妥,應取出重放。合攏後注意聽胎心音,倘有突變,說明可能扣合過緊或因夾住臍帶所致,應鬆開詳細檢查。

置入產鉗左葉


圖205 置入產鉗左葉

置入左葉矢狀剖面示意圖


圖206 置入左葉矢狀剖面示意圖

托住左葉導入右葉


圖207 托住左葉導入右葉

置入右葉


圖208 置入右葉

合攏


圖209 合攏

(三)牽引及下鉗

合攏後如胎心音正常,可開始牽引。牽引應在陣縮時進行,用力應隨宮縮而逐漸加強,再漸漸減弱。陣縮間歇期間應鬆開產鉗,以減少兒頭受壓,並注意聽胎心音,牽引方向隨兒頭的下降而改變。開始鉗柄與地面平行(頭位置較高者,應稍向下牽引),兩手如(圖210)所示方向用力。當枕部出現於恥骨弓下方,會陰部明顯膨隆時,可改用單手緩緩向上提,助兒頭仰伸娩出(圖211)。

兒頭「著冠」後,可取下產鉗(圖212)。取鉗順序與置入時相反,先下右葉,再下左葉(圖213),然後用手助兒頭娩出。要注意保護會陰。

雙手用力方向示意圖


圖210 雙手用力方向示意圖

向上提牽


圖211 向上提牽

頭著冠時下產鉗


圖212 頭著冠時下產鉗

先下右葉,再下左葉


圖213 先下右葉,再下左葉

四、注意事項

(一)為了防止牽引時因用力過度而造成創傷,術者應坐著牽引,雙臂稍彎曲,雙肘挨胸,慢慢用力。切不可伸直雙臂、用足蹬踩產床猛力進行牽引,以防失去控制,重創母嬰。臂力不足者,可站立牽引,但對用力及牽引方嚮應很好掌握。

(二)情況較急者,應儘速娩出胎兒,但決不可粗暴操作。一般情況下,應隨陣縮作牽引,大都需時15~20分鐘。出口產鉗術多數可在數分鐘內結束分娩

(三)牽引時勿緊扣產鉗兩柄,可在兩柄間夾入小塊紗布,以減少對胎頭的壓迫。

(四)遇有困難,應詳細檢查,酌情重新考慮分娩方式,切忌強行牽引。必要時可改行剖宮產術

(五)術後注意觀察宮縮及流血情況,檢查宮頸及陰道,如有撕裂,應即縫合

(六)產程長,導尿有血尿者,可留置導尿管,並酌用抗感染藥物。

(七)仔細檢查新生兒,給止血藥並預防感染

32 胎頭吸引術 | 剖宮產術 32
關於「婦產科學/產鉗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