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素/知古今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黃帝內經太素》 >> 卷第十九設方 >> 知古今
黃帝內經太素

黃帝內經太素目錄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四第十四《湯液醪醴論篇》。

黃帝問於岐伯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奈何?

醪,汁澤①酒。醴,宿酒也。此並擬以去病,為之奈何也?

平按:《素問》無「岐伯曰」三字。

①「澤」,人衛本注曰:疑滓之誤,《說文》:醪,汁滓酒也。

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曰:此得之天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

稻米得天之和氣,又高下得所,故完。稻薪收伐得時,所以堅實,用飲以為醪醴,可以療病者也。

平按:「曰:此得」上,《素問》有「帝曰:何以然?岐伯」七字。「之天之和」《素問》作「天地之和」;「至堅」下有「也」字。

黃帝問於岐伯曰: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曰:上古聖人作為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

伏羲以上,名曰上古;伏羲以下,名曰中古;黃帝之時,稱曰當今。上古之時,呼吸與四時合氣,不為②嗜欲亂神,不為憂患傷性,精神不越,志意不散,營衛行通,腠理緻密,神清性明,邪氣不入,雖作湯液醪醴,以為備擬,不為服用者也。

平按:「黃帝問於岐伯曰」《素問》作「帝曰」;「何也」下,《素問》有「岐伯」二字;「上古」作「自古」;「作為」作「之作」。

②「為」蕭本原作「違」。今據仁和寺本改。

中古之世,德稍衰也,邪氣時至,服之萬全。

上古行於道德,建德既衰,下至伏羲,故曰稍衰也。帝王德衰,不能以神化物,使疵癘不起,嗜欲情生,腠理開發,邪氣因入,以其病微,故服湯液醪醴。稍衰而猶純,故因湯液而萬病萬全。

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不定皆全,故曰不必已也。

平按:《素問》「曰」上有「帝」字。

曰: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針艾治其外,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也?

廣前問意。問意曰:良藥可以養性,毒藥以療病。黃帝不能致德,邪氣入深,百姓疾甚,盡齊毒藥以攻其內,鑱石針艾以療其外,外則形弊,內則血氣盡,而形不愈,其意何也。

平按:《素問》「曰」上有「岐伯」二字;「外」下有「也」字,及「帝曰」二字。

曰:神不使。何謂神不使?

人之神明有守,以營於身,即為有使也。

平按:「曰」上,《素問》有「岐伯」二字;「何謂」上有「帝曰」二字。

曰:針石者,道也。精神越,志意散,故病不可愈也。

針石道者,行針石者須有道也。有道者神不馳越,志不異求,意不妄思,神清內使,雖有邪客,服之湯液醪醴萬全也。

平按:《素問》「曰」上有「岐伯」二字;「越」作「不進」;「散」作「不治」。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精神進,志意定,故病可愈。《太素》云:精神越,志意散,故病不可愈。」與此正同。

今精壞神去,營衛不可復收,

今時五臟精壞,五神又去,營衛之氣去而不還,故病不愈。

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故精氣施壞,營澀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之所以不愈也。

以下釋前精壞神去、營衛不行所由也。一則縱耳目於聲色,樂而不窮;二則招憂患於悲怨,苦而不休。天之道也,樂將未畢,哀已繼之。故精氣施壞,營澀衛除,神明去身,所以雖療不愈也。故無恆愚品,不可為醫作巫,斯之謂也。

平按:「視」《素問》作「嗜」。「施」《素問》作「弛」。「營澀」《素問》作「營泣」。「病」下,《素問》無「之所以」三字。

32 卷第十九設方 | 知要道 32
關於「太素/知古今」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