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營養不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外陰營養不良也叫外陰白色病變外陰白斑)包括外陰部皮膚以及粘膜出現不同程度的白變及粗糙、萎縮狀態,又稱為「慢性外陰營養不良」。根據組織病理變化的不同分為增生型營養不良(包括無非典型增生、非碘性增生兩類)、硬化苔蘚型增生、混合型營養不良(亦包括無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兩類)3種類型。增生型一般發生於30~60歲左右的婦女。以可見於任何年齡。  

目錄

症状

外陰瘙癢為本病的主要症状,搔抓可造成局部破潰與感染而出現燒灼感、疼痛、留液。增生型皮膚增厚以皮膚粗糙或有鱗屑濕疹陽改變,表面顏色多程暗紅或粉紅,夾雜有界限清晰的白色斑塊,硬化苔蘚型皮膚或粘膜變白變薄,甚至裂開,陰道口萎縮者可至性交疼,混合型是在外陰萎縮的基礎上又有增厚的斑塊或疣狀增生灶。  

病因病機

根據本病的主要臨床特點,終以人為本病屬於中醫學「陰癢」、「陰蝕」、「陰瘡」等範疇。其發病機理多因肝腎陰血不足,陰部血虛生風化燥而至奇癢難忍,或因脾氣虧虛,一則氣虛血少,不能滋養陰部,脾虛又可生濕,流注於陰部,形成氣血不足而濕濁停滯的虛實夾雜局面,或因濕熱內盛,熱蘊陰部肌膚而至陰癢、皮膚粗糙;疾病入絡,氣血運行不暢而成淤滯,與濕濁相互交結,而見苔蘚、奇癢、濕疹樣改變諸侯,且經久不愈。臨床治療因針對病因病機,或滋養肝腎,養血息風止癢;或清熱解毒利濕;或活血化淤驅風;火建脾祛濕殺蟲,。內外合治,攻補兼施,乃是臨床取得療效之關鍵。  

三種類型

1.增生型:病變呈白色或紅色,占外陰營養不良的一半。組織學特點是表皮突變鈍或變寬,角化過度,真皮內有慢性炎細胞浸潤

2.硬化萎縮苔蘚型:表皮變薄,釘突消失。上皮細胞層減少,基底細胞層結構破壞,水腫

3.混合型:兼有上兩種類型的病理改變。

有可能發生癌變

過去有不少人認為外陰白斑是一種癌前病變,主張早期將病變組織切除。但是實踐證實複發的比例相當高。近年有專家進行長期隨訪卻發現,屬慢性外陰營養不良者,癌變率只不過2%左右。關鍵是對於一些症状較嚴重久治無效,以及外陰部出現潰爛面、結節等病變者,應該及時選擇一部分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治療

如果在顯微鏡下發現有上皮非典型增生時,就需要特別警惕,如繼續發展,則需做單純外陰切除術雷射治療等。一般來說,使用氫化可的松丙酸睾丸酮定肝油軟膏,對於使局部皮膚軟化、粘連鬆懈和祛除瘙癢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必須使用較長一段時間才能有效。所以不要對一般止癢藥物喪失信心,應該說,只要用藥後病情沒有發展,症状得到減輕,就可以認為這種藥是有效的。

中醫辨證歸納為以下幾種:

1、養血祛風、活血通絡、清熱除濕、消斑止癢

2、溫腎助陽、活血止癢

3、清熱瀉火、養血滋陰

4、疏通經絡、調整氣血、清熱、利濕、止癢

5、滋補肝腎、添精補血

6、祛風殺蟲、利濕止癢

7、燥濕止癢、調理氣血

8、活血通經、軟堅散結  

護理

(1)陰癢患者往往因為瘙癢難忍,喜用熱水擦洗患處以上止癢,結果只能取決於一時而反致局部皮膚黏膜破損,甚至腫痛潰爛。所以只能用溫水輕輕擦洗,或中藥熏洗。

(2)局部破潰者,可用青黛散外敷,或以冰片0.3g,蛤蚧粉3g,研細末,撒在潰爛處。可起收斂消腫之作用。

(3)有些病人由於精神緊張抑鬱發怒、思慮過度而誘發或導致病情加劇,應讓病人了解病因,耐心開導,使之心情開朗,消除精神因素的干擾。

(4)如有外陰局部潰水者,不能用油膏類外用藥,應用水劑粉劑類外用藥。

(5)患者應注意忌食魚、蟹等發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宜用清淡素淨食物,經常保持外陰清潔,乾燥,勤換內褲。

關於「外陰營養不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