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後症候群
A+醫學百科 >> 復甦後症候群 |
一.基本概念 發生心跳呼吸驟停的病人,在採取有效的心肺腦復甦措施後,雖然自主血壓恢復,但仍有數小時的昏迷,並常伴有數天的多器官功能障礙。這種情況稱為復甦後症候群。主要原因為再灌注損傷所致。這類病人可完全恢復,部分可能留有輕微的心理學或神經病學缺陷。
再灌注損傷可對腦、心、肺、腎、胃腸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代謝和結構產生嚴重影響,並表現出各自的臨床特徵。如①昏迷、抽搐、發熱;②低血壓、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③呼吸功能不全;④急性腎功能衰竭,水電解質紊亂;⑤胃粘膜損害,應激性潰瘍和腸出血等,並可造成腸道細菌移位。
二.復甦後症候群的防治原則
一.消除缺血原因,儘早恢復血流 採取有效的心肺復甦措施,儘可能在再灌注損傷發生的時間以前恢復血流,避免再灌注損傷。再灌注時要注意保持低壓、低流、低溫。前二者的意義在於使再灌注時氧供應不致突然增加而引起大量氧自由基形成;後者則降低缺血器官代謝率及減少代謝產物聚積。
二.改善缺血組織代謝
2.補充能量物質:ATP。
3.消除粒線體氧化磷酸化障礙,延長缺血組織的可逆性改變期限:氫醌、細胞色素C。
4.消除自由基。
5.減輕細胞內鈣超負荷。。
6.細胞保護劑的應用
近年來,提出的細胞保護概念,即某些因素或藥物,不是通過改變器官組織的血流量,而是直接增強組織、細胞對內環境紊亂的耐受力而起細胞保護作用。目前已知許多內、外源性細胞保護劑應用於缺血再灌注損傷,有較好的效果。如牛磺酸、金屬硫蛋白等,具有抗脂質過氧化、調節Ca2+及穩定溶酶體酶的作用;糖皮質激素、654-2有穩定細胞膜及溶酶體酶的作用;蛋白酶抑制劑(如抑肽酶、脈酸脂),如脈酸脂可強烈抑制胰蛋白酶、激肽釋放酶、纖溶酶、凝血酶,可全面拮抗活化的凝血-纖溶-補體-激肽系統,從而保護細胞。一些具有活血化淤功能的中草藥也有保護細胞的作用。目前尚有提出利用重要器官(如心、腦)內在的抗損傷機制來保護器官功能。如利用應激狀態下(如過熱、缺血-再灌注等)體內所產生的熱休克蛋白來對抗再缺血灌注損傷,其作用可能與熱休克蛋白增強心肌或神經細胞抗氧化作用有關。這些在防治再灌注損傷方面有一定的發展前景,值得進一步研究。
除上述防治原則外,復甦後症候群的防治,還包括積極防治多器官功能不全症候群。
關於「復甦後症候群」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