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僵
A+醫學百科 >> 凍僵 |
凍僵(frozen rigor,frozen stiff)又稱意外低體溫(accidental hypothermia),是指處在寒冷(-5℃以下)環境中機體中心體溫<35℃並伴有神經和心血管系統損害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通常暴露寒冷環境後6小時內發病。凍僵患者體溫越低,病死率越高。值得錐的是,凍僵並不等同於凍傷。凍僵是比凍傷更為嚴重的一種低溫損害。當人體處於低溫環境時,有可能發生凍傷。在凍傷中,症状輕的,習慣稱為「瘡」,治療效果相對較好;症状嚴重的,稱為「僵」,如治療措施不及時不適當,隨時有死人的危險,應非常慎重。
目錄 |
病因
大多數患者發病有區域性和季節性。凍僵常見於以下三種情況:①長時間暴露於寒冷環境又無充分保暖措施和熱能供給不足時發生,如登山、滑雪者和駐守在高山寒冷地區的邊防軍戰士等;②年老、體衰、慢性疾病(痴呆、精神病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和嚴重營養不良患者在低室溫下也易發生;③意外冷水或冰水淹溺者。
發病機制
通常,凍僵的嚴重程度與暴露寒冷環境的溫度、濕度、風速、暴露時間長短、身體暴露部位情況和機體營養狀態等有關。機體受到寒冷刺激後,首先表現的防禦性反應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外周血管收縮。隨著暴露時間延長,機體組織和細胞發生形態學改變,血管內皮損傷,血管壁通透性增強,血液無形成分外滲及有形成分聚集,血栓形成,導致循環障礙和組織壞死。細胞脫水及變性引起代謝障礙。凍僵時,患者的體溫狀態不同,體內代謝改變也不同:①輕度凍僵(體溫35~32℃):寒冷刺激交感神經,引起皮膚血管收縮,皮膚血流和散熱減少,基礎代謝增加。同時,寒冷時肌張力增加,寒戰又可消耗體內熱能,加速寒冷傷害。②中度凍僵(體溫32~28℃):此時體溫調節機制衰竭,寒戰停止,代謝明顯減慢,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體溫每降低1℃,腦血流減少7%,代謝速度減低約6%。體溫低於30℃時,竇房結起搏頻率減慢引起心動過緩,胰島素分泌減少和外周組織發生胰島素抵抗。③嚴重凍僵(體溫<28℃):內分泌和自主神經系統熱儲備機制喪失,基礎代謝率下降50%,室顫閾下降,呼吸明顯變慢;體溫低於24℃時,全身血管阻力降低,不能測到血壓,神志喪失,瞳孔散大,處於瀕死狀態。
臨床表現
凍僵是凍傷的嚴重階段,起初表現為皮膚蒼白、口唇青紫,渾身發抖,繼而出現皮膚失去知覺、手腳失靈、言語困難等全身損害症状。其中損害最重要的是肺臟,嚴重時可發生肺氣腫、肺心病等,如果搶救不及時,死亡隨時發生。根據凍僵的輕重程度不同,一般可分為下三種類型。
輕度凍僵
患者表現疲乏、健忘和多尿,肌肉震顫、血壓升高、心率和呼吸加快,逐漸出現不完全性腸梗阻。
中度凍僵
患者表情淡漠、精神錯亂、語言障礙、行為異常、運動失調或昏睡。心電圖示心房撲動或心房顫動、室性期前收縮和出現特徵性的J波(位於QRS綜合波與ST段連接處,又稱Osborn波)。體溫在30℃時,寒戰停止、神志喪失、瞳孔擴大和心動過緩。心電圖顯示PR間期、QRS綜合波和QT間期延長。
嚴重凍僵
患者出現少尿、瞳孔對光反應消失、呼吸減慢和心室顫動;體溫降至24℃時,出現僵死樣面容;體溫≤20℃時,皮膚蒼白或青紫,心搏和呼吸停止,瞳孔固定散大,四肢肌肉和關節僵硬,心電圖或腦電圖示等電位線。
診斷
通常根據長期寒冷環境暴露史和臨床表現不難診斷,中心體溫測定可證實診斷。中心體溫測定採用兩個部位:①直腸測溫:應將溫度計探極插入15cm深處測定體溫;②食管測溫:將溫度計探極放置喉下24cm深處測取體溫。
治療
發現凍僵病人後進行急救治療時,首先必須區分是「快速凍僵」還是「慢速凍僵」,掉進水裡引起的凍僵屬於前者,在陸地上凍僵則屬於後者。因為快速凍僵是在段時間內體溫急救下降,機體來不及發生保持內環境穩定的防禦反應,通常沒有嚴重的血液濃縮和代謝性酸中毒的發生,機體的防禦反應機能也沒有遭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這樣的病人及時肛溫較低也有復甦的可能。而慢速凍僵病人,有嚴重的血液濃縮、代謝性酸中毒、循環衰竭,同時,機體大量的能量代謝物質被耗竭,以及長時間處於應激狀態下,使其防禦機能遭受到嚴重的破壞,這樣的病人即使肛溫較高也要格外注意。
復溫
首要問題是先要恢復中心部位的體溫,絕對不能僅僅恢復四肢的溫度。復溫的方法分為三大類。
1.自然復溫:把病人移入溫暖的房間,蓋上毛毯或棉被,利用自身產熱恢復體溫,這隻適用於體溫在30度以上的患者。
2.體表復溫:用42°C熱水浴,熱水袋、電毯等對軀幹、腹股溝、腋下等部位的體表加溫。這種復溫方法通常適用於快速凍僵病人。
3.體中心復溫:常用的簡易方法有:吸入熱空氣或熱氧氣,以及腹膜透析復溫。
併發症處理
必須同時處理心律不齊,維持呼吸功能,如果患者出現了休克,必須同時進行抗休克治療,防止腎功能衰竭,酸中毒嚴重者可考慮用碳酸氫鈉。
患者注意事項
- 不管是凍傷還是凍僵,均不能使用火焰直接給患者加溫,否則容易導致燙傷,加劇病情。。
- 野外生存時應注意保暖,一旦出現問題,應及時聯繫醫生。
參考文獻
- 《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七版醫學教材.陸再英、鍾南山主編
- 軍事醫學科學院軍隊衛生研究所.王梅松
參看
關於「凍僵」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