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沙苑蒺藜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藥學》 >> 補虛藥 >> 助陽藥 >> 沙苑蒺藜
中藥學

中藥學目錄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豆科草本植物扁莖黃耆或直立黃耆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肝、腎經。

【功效】補腎固精,養肝明目。

【臨床應用】1.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小便頻數耳鳴,腎虛腰痛及帶下等症。

沙苑蒺藜功效與菟絲子相近,主治病症亦屬相似,故二藥可以同用。本品與龍骨牡蠣芡實蓮須等藥配伍應用,有固腎澀精的功效。

2.用於肝腎不足,眼目昏花。

本品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眼目昏花,可與菟絲子、枸杞女貞子等配伍。

【處方用名】沙苑蒺藜、沙苑子潼蒺藜、潼沙苑(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沙苑蒺藜性溫而柔潤,能滋補肝腎,功與菟絲子相似而助陽的功效稍強,也是一味平補陰陽的藥物。

2.沙苑蒺藜與白蒺藜是兩種藥物,不僅形態不同,功用也大有差異。白蒺藜有刺,又名刺蒺藜,功能疏肝開郁、袪風明目,無補益作用。故兩者不可混淆。但沙苑蒺藜一藥,在古代文獻中也有稱為白蒺藜的,如《本草衍義》上說:「蒺藜有二等,一等杜蒺藜,即今之道旁布地而生者,開小黃花,結芒刺;一種白蒺藜,出同州沙苑牧馬處,子如羊內腎,大如黍粒,補腎藥今人多用。風家惟用刺蒺藜也」。這裡所說的白蒺藜,就是現在的沙苑蒺藜。因此,宋、明文獻中記載的一些補腎藥方中所用的白蒺藜,其實即是沙苑蒺藜,而不是刺蒺藜。

方劑舉例】金鎖固精丸醫方集解》:沙苑莢寨、龍骨、牡蠣、芡實,蓮子,蓮須。治遺精滑精

【文獻摘錄】《大明本草》:「療水臟冷,小便多,止遺瀝泄精。」

《本草綱目》:「補腎,治腰痛泄精,虛損勞氣。」

《本草述鉤元》:「刺蒺藜入肺與肝,沙苑蒺藜入肺與腎;刺蒺藜為風臟血劑,其治上者多,沙苑蒺藜為腎臟氣劑,其補下者專。」

32 益智仁 | 菟絲子 32

參看

關於「中藥學/沙苑蒺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