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菌痢
A+醫學百科 >> 中毒性菌痢 |
中毒性菌痢是夏秋季常見的急性重症腸道傳染病,多見於2-7歲體格健壯兒童,成人也可發生。該病起病急,來勢凶,病情變化迅速。由於兒童神經發育不健全,且胃酸少,不能殺滅痢疾桿菌,加上有些兒童為特異體質,對於細菌毒素易發生強烈的過敏反應及全身微循環障礙,出現感染性休克症状,故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
目錄 |
臨床特點
本病臨床表現以全身中毒症状為主,腸道症状為次,故在夏秋季節,凡不明原因發熱、驚厥、昏迷、呼吸循環衰竭者,應首先考慮到中毒性菌痢的可能,應儘早用肛拭子或以鹽水灌腸取材做塗片鏡檢和細菌培養。大便鏡檢第一次陰性,可在數小時連續2~3次,大便培養連續3次以提高陽性率,糞便鏡檢有多數白細胞或膿細胞及紅細胞即可診斷。首次大便鏡檢不必查到吞噬細胞。
鑒別診斷
在中毒性菌痢的典型表現尚未出現前,須與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休克型肺炎、小兒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熱驚厥相鑒別。
治療
中毒性菌痢病情急、危,如及早處理恰當,恢復迅速,常無後遺症,否則短期內可致死亡。故應早期診斷,及時採取綜合措施搶救治療。其病理生理特徵為微循環障礙,血管活性藥物以阿托品類藥物為主。痢疾桿菌及其毒素是造成中毒性菌痢的始動原因,在搶救休克、腦水腫的同時,抗感染治療也很重要。近年來,由於臨床上抗生素廣泛的應用及痢疾桿菌耐藥質體的形成,痢疾桿菌耐藥性逐年增加,一種較好的抗生素4~5年後即對其產生耐藥性。為有效控制感染,應早期聯合應用兩種抗菌藥物,待藥敏結果回報後,做相應調整。具體治療可見如下:
迅速降溫、停止驚厥
患兒體溫常在39°C以上,持續高熱可促進驚厥,引起腦細胞缺氧和腦水腫,故應採取有效的降溫措施。物理降溫包括冰敷、溫水擦浴和50%酒精擦浴;藥物降溫採用10%水合氯醛灌腸。高熱伴反覆驚厥者可進行亞冬眠療法:氯丙嗪、異丙嗪各0.5~1 mg/(kg)肌肉注射。在降溫過程中,應去枕平臥,避免搬動,防止體位性低血壓。每15~30分鐘測一次體溫、脈搏、呼吸,據體溫的變化及冬眠的時間,及時更換溶化的冰塊。
病原治療
靜脈滴注頭孢噻肟鈉,80~100mg/(kg.d),2~4次/d;地塞米松0.5 mg/kg。短期給予大劑量抗菌藥物,不但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而且具有高效、速效、簡便等優點。對於抗菌藥物的選擇:喹諾酮類有強殺菌作用,對耐藥菌株亦有較好的療效,口服後可完全吸收,治療菌痢療效好、毒副作用小,是目前治療菌痢較理想的藥物。但本藥可影響骨骺發育,故兒童應禁用或短期應用,臨床上多選用三代頭孢類進行治療。
此外,抗休克、抗腦水腫等治療也非常重要。主要是擴容、維持生命體征、20%甘露醇脫水治療。
參看
參考文獻
- 小兒中毒性菌痢的特點及治療.石立慧等
- 中毒性菌痢20例臨床分析.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18卷第12期
《希氏內科學》第22版
關於「中毒性菌痢」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