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溫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正常人體體溫調節中樞通過體熱的產生和散熱系統的調節來維持機體的體表溫度。由於各種疾病的原因而使體溫升高稱為發熱。超過39°C則為高熱,高熱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傷,尤其是超高熱,必須得儘快把過高的體溫降下來,否則容易造成惡劣後果。因此,選擇有效的降溫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降溫護理是很重要的。降溫方法有藥物降溫、物理降溫等。其中採用非藥物手段降溫的方法一般稱為物理降溫,也就是根據物理原理(散熱的物理學機制)來降溫。物理降溫起效快、不良反應小、簡單而安全、適用範圍廣,是較好的降溫方法之一。

目錄

物理降溫的方法

擦浴法

擦浴降溫法是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之一。傳統的方法有27-37℃溫水擦浴法和常溫25%-35%乙醇擦浴法。擦浴降溫法是臨床上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近年來有學者認為,擦浴退熱浪費了護理時間,表示不支持這種做法。中國國內同行通過臨床觀察認為擦浴降溫的作用雖然不夠持久,但在短時間內仍不失為效果明顯的快速降溫措施。

溫水擦浴

有研究表明 ,38-40℃的溫水擦浴降溫效果明顯高於傳統的27-37℃溫水擦浴法。水溫略高於體表溫度,擦浴、按摩使血管擴張後,通過傳導散熱而達到降溫目的。在發熱的不同時相進行溫水擦浴的效果亦不同,溫水擦浴在發熱高峰期降溫較快。38.5℃以下的發熱溫水擦浴效果更顯著,手術吸收熱應用溫水擦浴,完全可達到降溫目的。

乙醇擦浴

治療碗內盛75%乙醇100 ml加入開水150 ml,溫度為40e~43e。手裹浸溫熱乙醇的紗布擰至半干,擦拭患者皮膚至輕微發紅。擦浴順序為頸部、胸腹部、足心、手心,避開胸前區。腋窩腹股溝(這裡有大動脈,散熱效果更好)擦浴時間適當延長,以利散熱。擦浴時間約15 min,以離心方向擦浴,操作應輕柔而稍用力。在擦浴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者的一般情況,如面色、呼吸、表情,發現異常及時停止擦浴。

採用40°C-43°C溫熱乙醇擦浴的降溫效果明顯優於溫水降溫效果,其機制在於熱刺激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機體散熱速度加快,產熱減少。在溫熱乙醇擦浴後,乙醇溫度高於皮膚溫度2°C-3°C,使皮膚表面溫度提高,血管擴張,血流增快,散熱增加。再加上乙醇的揮發和擴張血管作用,使降溫效果更加明顯。39°C以上患者在溫乙醇擦浴後30 min均可下降1°C左右。

對於新生兒不推薦用酒精擦浴,因為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吸收造成酒精中毒。嬰幼兒可酌情選用酒精擦浴。

中藥液擦浴

青蒿溫水擦浴:用青蒿200g加3000ml水煎30min製成32-35℃青蒿液擦浴效果明顯,且高於普通溫水擦浴和冰敷。高熱40℃以上者擦浴後取青蒿液紗布外加熱水袋臍部暖敷30 min,可達到良好的降溫效果。②薄荷乙醇浸擦浴:用不同溫度的乙醇和41-43℃的薄荷乙醇擦浴方法進行比較,結果表明薄荷乙醇降溫速度、效果最好,大大超過單純乙醇的物理降溫。③柴葛乙醇浸液擦浴:含柴胡葛根芫荽羌活薄荷的柴葛液250 ml, 加入少量乙醇, 加熱至27-7℃可用作降溫擦浴液,老人、兒童冬季可以將溫度升至40-45℃。高熱煩躁不安患者可以重複使用,輔以各種新鮮瓜果以利於生津解熱。此方法經比較證明比單純的乙醇擦浴效果明顯且起效快。④青柴退熱洗劑擦浴:即青葛30 g、柴胡30 g、荊芥15 g、薄荷5 g加水50 ml煮沸3-5 min涼至35-37℃即可 ,此法降溫後持續時間長,無反跳現象,對高熱惡寒及年老體弱者尤為適用。一般發熱可以單純用酒精擦浴便可,加入中藥略微麻煩,但如果在醫院的話,則可以考慮施展。

冰敷降溫法

冰袋降溫

傳統冰袋降溫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傳統的清水冰袋形狀固定,不易與體表充分接觸; 二是降溫速度慢,低溫狀態不恆定。許多臨床護理工作者經大量試驗,對冰敷降溫進行了研究,在低溫的持續時間、冰袋的鬆軟度和與身體體表的充分接觸等方面有了很大改進。 在冰袋改良方面,將廢棄的一次性輸液袋保留,清洗消毒,注入液體,水量不宜過多,並標註「冰袋」二字,平放入冰箱內冷凍,如能在冰袋內添加色彩將更利於臨床安全。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及使用部位選擇大小、形狀適宜的冰袋。此法就地取材,製作方便,無製作成本,避免了傳統冰袋使用前裝入冰水或冰塊的製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據各種液體冰點的不同,進行冰袋內液體改良。10%的鹽水冰袋降溫持續時間長,冰袋內為霜水狀,與體表面積接觸大,易於固定,用於高熱患者降溫效果優於清水冰塊降溫。冰袋內加入40%乙醇降溫時間長,效果明顯,且其冰點低呈霜水狀也大大增加了舒適度。 芒硝冰袋冷敷法:取芒硝(學名十水硫酸鈉)10 g加水100 ml製成10%芒硝液,冰凍12 h即可,呈霜狀,鬆軟可塑形。其有持久而優異的吸熱特性,同時它本身有良好的吸潮性與水相溶,並且有清熱解毒吸收熱量等作用,其降溫效果優於清水冰袋。

冰帽降溫

尿布冰帽降溫:將紙尿片(或紙尿褲)平鋪開,每塊取水200-300 ml倒入其內面,將加水的紙尿片(或紙尿褲)平鋪置於冰箱冰凍2 h以上備用。 使用時將已結冰的紙尿片(或紙尿褲),貼於患兒頭頂部及額部,用量根據頭的大小而定,用干毛巾將紙尿片(或紙尿褲)與頭部隔開,以防凍傷患兒頭部。煩躁不安者最好使用紙尿褲,便於固定。紙尿片(或紙尿褲)面積大,軟硬適中,形狀可隨頭的解剖特點調整,易於固定,內層的乾爽結構和外層的防滲漏透氣結構, 能保持患兒頭部的柔軟、乾燥、舒適和床鋪的乾燥,防止凍傷壓瘡的發生。

電子冰帽降溫:傳統方法使用電子冰帽,時間過長冰帽內壁會出現結冰現象,易凍傷患者的臉頰及耳部,為此有學者進行了改進,利用成人尿布褲代替傳統的毛巾,墊於患者頭部,起到隔水、局部防滲漏作用,防止了凍傷發生,且減少了工作量。

靜脈降溫法

將患者需常規輸入的液體置於冰箱,待溫度降為0-10℃時取出用棉套保溫,每分鐘30-40滴輸入患者體內,冰液體的輸入可吸收體內大量的熱量,從而使體溫下降。 因靜脈降溫效果強烈,降溫15 min後即測量體溫變化,根據體溫下降程度,控制輸液速度與輸液量。體溫下降至38.5℃左右時停止輸入低溫液體,防止體溫降的過低。此法操作簡單、方便,適合中樞性高熱超高熱患者快速降溫,也適合院外急救中的低溫神經保護。雖然靜脈輸注低溫液體在臨床已有應用,降溫效果確切,但對於此種降溫方式的適應證、 輸入液體溫度,以及對機體生命體征、免疫系統、血流動力學、凝血功能等方面的影響還需大量實驗驗證。患者自己在家切勿使用此種降溫方法,必須得在醫生的指導下運用。

降溫時機的選擇

降溫時機應及時準確,當患者寒戰時,全身表面及肌肉高度收縮,體溫處於上升期,如果此時採取物理降溫,便會產生對抗性刺激,導致體溫繼續上升,此期應給予保暖,讓患者處於安靜狀態,待寒戰消失,出現顏面潮紅、皮膚灼熱、口唇乾燥、呼吸和脈搏加快、尿量減少等表現時屬高峰期,再行物理降溫,效果更佳。

對於亞低溫治療,實施越早對腦保護作用越明顯,療效越好。有學者實驗證明,在缺氧缺血期,甚至在再充氧和再灌注後1-5 d採用全身性或頭部低溫,可使腦損傷減少25%-80%,但最晚不能晚於復甦後6 h。

綜上所述,不同的降溫方法降溫效果也明顯不同,靜脈滴注降溫法,無須繁瑣的操作,其方法簡單有效,且效果明顯,適用範圍廣,對於頑固型高熱及燒傷、傳染病伴皮疹、有出血傾向等不適合用擦浴法和(或)冰敷的患者都可使用此法。對老人及小兒可適當提高冰液體的溫度。老年人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病較多,體溫調節中樞處於衰退階段,在接受低溫液體後體溫下降比較明顯。 降溫時溫度下降過快易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亂,因此應正確選擇低溫液體的溫度、種類、輸入量和滴速,以防止併發症發生。;局部皮膚異常應停止該部位的降溫措施;靜脈輸液降溫時,輸液部位出現靜脈炎應更換輸液部位,局部給予保護措施,加以按摩、復溫以恢復血液循環;意識改變、嚴重心律失常立即停止物理降溫。注意病室內空氣流通,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多飲溫水,加速散熱並可補充消耗的液體。總之物理降溫不僅要注重效果,整個過程還應貫穿安全、舒適、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因此,在臨床護理中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機體情況等綜合衡量選擇正確、安全、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以提供優質的身心整體護理。

物理降溫注意事項

  1. 對冷敏感的病人不宜用任何方法的物理降溫,因各種冷刺激都會使病人出現寒戰,使橫紋肌產熱增加而影響降溫效果。
  2. 不論採用何種降溫方法的同時,都應在足心置熱水袋,減輕腦組織充血,促進散熱,增加舒適,尤其是冰敷頭部應重視,降頭溫可增加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減少腦組織的耗氧量,降低機體代謝率。一般認為,體溫下降腦細胞代謝率可降低,顱內壓可降低。所以,頭部降溫對顱腦損傷的病人尤為重要。
  3. 對有出血傾向皮疹皮下出血點及伴有皮膚性損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特別是白血病患者,酒精擦浴往往會導致出血症状加重。
  4. 擦浴時禁擦後背、胸前區、腹部和足底等處,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5. 採取降溫措施後測量體溫,同時要密切觀察患者血壓、脈搏、呼吸及神態變化。
  6. 使用冰塊降溫的病人要經常更換部位,防止凍傷。腋下冰袋降溫後,腋溫的測量不宜在內進行。
  7. 應用醫用冰毯降溫的病人,探頭應放在腋中線與腋後線中間為宜。
  8. 對於小兒高熱建議使用安全且有效的溫水擦浴降溫法。
  9. 出現寒戰及時停止物理降溫,給予保暖。
  10. 任何物理降溫方法都應注意患者體溫、局部皮膚、面色、意識和心率變化,發現異常現象,及時報告處理。


參看

參考文獻

關於「物理降溫」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