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生命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養生學》 >>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 生命
中醫養生學

中醫養生學目錄

生命是具有生長、發育活力,並按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過程。「生、長、壯、老、已」,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探索生命的規律,對於中醫養生學來說,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一、生命的起源

內經》認為,生命物質是宇宙中的「太虛元氣」,在天、地、日、月、水、火相互作用下,由無生命的物質演變化生出來的。天地之間所以有品類無限多樣的物種,都是物質自己的運動和變化,在時間進行中形成的。《素問.天元紀大論》所說:「太虛廖廓,肇基化元……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就是這個意思。人是最高等的動物,但也不過是「物之一種」,是從萬物群生中分化出來的。所以《素問.寶命全記淪》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法成」。

「人以天地之氣生」,是說人類生命的起源,源於天地日月,其中主要源於太陽的火和地球的水。太陽是生命能量的源泉,地球的水(凡其所溶解的各種營養物質)是生命形質的原料。有生命的萬物必須依靠天上的太陽和地上的水才能生存,人類當然也不例外。

「四時法成」,是說人類還要適應四時陰陽變化的規律才能發育成長。因為人生天地之間,自然界中的一切運動變化、必然會直持或間接地對人體的內環境產生影響,而人體的內環境的平衡協調和人體外界環境的整體統一,是人體得以生存的基礎。在正常情況下,通過人體內部的調節可使內環境與外界自然環境為變化相適應,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人的活動違反自然變化的規律,或外界自然環境發生反常的劇變,而人體的調節功能又不能適應時,人體內、外環境的相對平衡都會遭到破壞而產生疾病。這說明「適者生存」,仍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觀規律。人類只有認識自然,才能更好地適應自然,改造自然,成為自然的主人。

二、生命的運動形式

《莊子.知北游》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這就是說,生命活動是自然界最根本的物質-—氣的聚、散、離、合運動的結果,生命是物質運動的形式。活著的人體,是一個運動變化著的人體。《素問.六微旨大論》進一步指出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這就說明,只有運動,才能化生萬物,宇宙間的一切吻質,儘管有大小和生存的時間長短不同,但運動是一致的。

升降出入運動,是人體氣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也是臟腑經絡、陰陽氣血矛盾的基本過程。因此,在生理上人體臟腑經絡的功能活動無不依賴於氣機的升降出入,如肺的宣發與肅降,脾的升清與胃的降濁,心腎的水火相濟,都是氣機升降出入運動的具體體現。在預防疾病方面,同樣要保持人體氣機升降正常,才能抗禦邪氣侵犯,免生疾病。

三、生命的維持和死亡

《素問.生氣通天論》里說:「生之本,本於陰陽」,這就是說,生命的根本,就是陰陽。究其原因,是由於「陽化氣陰成形」,而生命過程就是不斷的化氣與成形的過程,即有機體同外界進行不斷的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的過程。化氣與成形,是生命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兩個對立面是不斷鬥爭的,又是統一的。化氣與成形,互為消長;任何一方的太過或不及,均可導致另一方受損。但二者又結合於生命的統一體內,互相依存,互相轉化。陽氣化為陰精,陰精又化為陽氣,否則「孤陽不生,獨陰不長」。

人之所以有生命,在於構成人體的「氣」具有生命力。人體生命力的強弱,生命的壽夭,就在於元氣的盛衰存在;新陳代謝的生化過程,稱之謂氣化生理;生命的現象,本源於氣機的升降出入等等,這都反映出氣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又是人體的生命動力。正因為氣是生命活動的根本和動力。宋《聖濟總錄》提出:「萬物壯老,由氣盛衰」的觀點,並認為「人之有是形也,因氣而榮,因氣而病」。張景岳則反覆強調氣在防病延年中的重大意義,指出氣是人體盛衰壽夭的根本。他說;「蓋以大地萬物皆由氣化;氣存數亦存,氣盡數亦盡,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氣不可不寶,能寶其氣,則延年之道也」。同樣,精、血、津液亦是構成人體及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如《靈樞.經脈》篇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十、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這就說明人體的產生必先從精始,由精而後生成身形五臟,皮肉筋骨脈等。不僅如此,人出生之後,猶賴陰精的充盈,從而維持人體的正常的生命活動,故《素問.金匱真言論》說:「精者,身之本也」。若陰精充盈,則生命活動旺盛,身健少病;若陰精衰虛,則生命活動減退,早衰多病。

還有,生命的維持還依賴於神的健康,《靈樞.天年》說:「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可見,神的得失關係到生命的存亡。從人體來說,神是機體生命活動的總稱,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無不屬於神的範圍。它包括精神意識,運動、知覺在內,以精血為物質基礎,是氣血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產物。

綜上所述,人體的生命活動,是以體內臟腑陰陽氣血為依據的。臟腑陰陽氣血平衡,人體才會健康無病,不易衰老,壽命才能得以延長。這就是《素問.生氣通天論》中「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理論。

但有生必有死,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恩格斯說:「生命首先就在於:生命在每一瞬間食它自身,但卻又是別的什麼。所以生命也是存在於物體和過程本身中的不斷自行產生和自行解決的矛盾;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於是死就來到」。

32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理論 | 天年 32
關於「中醫養生/生命」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